立足学生主体 优化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9期   作者:张洪跃
[导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张洪跃
        福建省漳州市 诏安县白石小学  36350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是充满生命力的过程。要求教师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摆脱轻引导重灌输、忽视学生个性需求和情感体验的做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环境与条件,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体验成功,让学生建立起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深入贯彻课改理念,立足学生主体,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手段、精心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认为:“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者们大多笃信“亲其师,信其道”之说。罗杰斯说过:只有在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作,从而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数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学生对老师的情感确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中尽力使师生人格更平等些,使学生产生“我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进而乐于自学。如在教学“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前,我先出示“25×9×4”让学生自主演算,结果大多学生按先“25×9”再“225×4”的顺序演算,只有极个别学生运用了简算法,即先演算“25×4”再演算“100×9”。我故意十分夸张地表扬了运用简算法的同学,引得一些学生产生不服气的情绪。结果有学生就*了:“哼,这种算法老师又没说过。”我于是十分诚恳地向他们表示道歉说:“哦,抱歉!是老师的失误——昨天忘了教大家一种有趣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可使我们省时又省力呢。那就是‘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个方法”。进而引出新课。如此引入,一方面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可以从老师坦诚的歉意中感受到老师的平和与民主,剔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从而带着轻松愉悦的情绪,跟随老师走上认知的道路。 
        二、设置“趣”境,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利珀说:“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可见,设置学生喜爱的学习情境是符合儿童身心特征的,小学数学教学就应该积极探索“教”与“玩”有机结合的路子,寓教于游戏里,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教学内容结合在如“埋地雷”、“攀高峰”、“找亲戚”、“开火车”“闯关游戏”等游戏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种教法中,学生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平时做作业或练习总爱拖拖拉拉,边做还边唉声叹气甚至牢骚满腹,在这种情境下他们热情高涨。不但自己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当伙伴遇到困难或做得不好时,就会有人充当积极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如此一番运作,学生总是学得又快又好!如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中,用“1、2”两个数字、用“1、2、3”三个数字排列出两位数的学习中,我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进入“数学游乐场”的闯关游戏,把排列出的其中一个两位数作为闯关的密码,让学生动手实践,寻找密码,再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排列数的方法,学生的学习都极富动力,充满热情,教学效果显著,师生轻松。()
        三、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获得发展。英国作家萧伯纳说:“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孩童在追求知识,而非知识压迫孩童。”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程度和接受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参与学习,获得发展,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在根据测试结果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部分,为他们创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中,我能以此为准则,对不同等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讲义、布置不同的练习,对确实存在的知识缺陷分层次给予复习。此做法使优生可不受拖累、差生可循序渐进,逐步赶上,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学到知识,逐步缩小学习差距。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中大数的读法与写法时,发现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就设计了两份不同的课堂练习供学生训练。一份练习出现的数字较大较复杂,如“870006509”“507300036”等,供中上水平学生练习;另一份则简单易读,如“234675433” “234567899”等,供学困生训练。通过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
        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数学来自生活、源于自然。因此,数学教学要善于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境,善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疑问,从而享受到研究探索的妙趣。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我在课前要求学生用硬质纸片亲自动手制作学具——长方体。上课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模型分解展开,成为一个平面组合图形,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测量该长方体的各边数据,并进一步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方法推算其表面积,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共同努力成功推演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亲身经历数学模型的提出、推理、验证与形成,体验成功,既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稳定,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又可加深印象、记牢知识,还可使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学习的方法,好处不少啊!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五、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活课堂教学。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之路上,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