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凤利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陕西 宝鸡 721400
摘要:在初中教育系统中,语文课程占据着一应俱全的母体地位。因此,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传统单一化的语文教学方式属于一种应试教学法,学生往往对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培养。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则能够促进学生得到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策略
引言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其主要是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问题并有效解决,以此掌握课堂所学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问题的设计能够集中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促进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展开自主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学习自信心。通过问题教学法的科学运用,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一、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问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促使教师提问教学实现质量的提高,在问题的设计上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方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分析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设计不必要的问题,应当注重问题的深度性和拓展性,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资料,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相关问题,促使问题能够紧密贴合文章内容,如,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努力回想一下你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该篇文章作者鲁迅先生的童年,将文章内容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如,在鲁迅先生来到三味书屋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鲁迅先生所阐述自己进入学习时的情景,结合自己刚刚步入校园生活时的心情,说一说党当时产生的内心感受。利用以文章描写时间为切入点的提问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来感悟文章内涵,为学生创造感同身受的体验,并且有助于降低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抵触,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来学习相关内容,通过文章相关内容的感染和熏陶,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1]
二、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质疑,教师可以借助先进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会对课堂所学知识产生思考积极性,当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时,学生则会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师帮助,表达自己内心疑惑。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的学习中,其是一篇寓言故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扮演,其中文章描述的人物包括皇帝、围观群众以及小孩等。
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表演的观看势必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会积极思考各个人物形象,同时学生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在学生完成表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评论哪些学生表现得比较好,好在什么地方。在此期间,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相关教学内容,这也是教学情境构建的一种方式。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众多描述景点的文章,如,洞庭湖、三峡等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这些壮观景色,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质疑,为语文课堂增添活力。
三、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的前提是必须保证问题的设计具有合理性。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分析,以便于教师科学总结和整理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时能够保证问题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引导学生更好地深吸和解决相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问题的设计必须保证具备较强的有效性,以便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了促使学生在实际思考过程中能够准确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在学生发挥自身思维能力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指导,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思路能够紧跟教学内容。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诵读整篇文章,让学生初步认识文章内容之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老舍创作这篇文章的理由是什么呢?其通过这篇文章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不要急于回答,让学生再重新读一遍文章,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以及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在大多数学生初步了解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来回答问题。在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完善时,教师需要适当补充,以此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涵。[2]
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维能力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彰显民主性,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看法,不限制学生的答案一成不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例如,在《故乡》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然后教师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通过文章的阅读产生了哪些疑问?有的学生质疑道故乡人们群众的生活不是逐渐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吗,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差?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过程发现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当下的社会状况,进而促进学生得到理解能力的培养,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将问题教学法科学运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保证语文课堂教学实现顺利开展的同时,为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鉴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文彬.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12):93-94.
[2]安宗瑞.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1(0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