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山西省闻喜县东镇镇川口小学043801
阅读伴随我们一生,阅读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因此阅读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积极主动地学习起来,他们释放的潜力将是无穷的,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这样学生积累的多了,语文知识丰富了,语文阅读能力也就不断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设疑,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时,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是有声的艺术,不是静寂的符号,学语文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学生通向文本深处的桥梁。
许多课文中常有一些情真意切的语句,由于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不高、生活阅历不足等等,在阅读教学中,使得许多教者最感困难的是虽然三番五次、竭尽全力去进行情感的启发,可学生还是无动于衷,难以走入文本的情感世界中,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沟通,如何走进心灵,打动童心,让学生真正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呢?我们在教学中,为了缩小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差距,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本中角色,以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为朗读依据,让学生在表演中读,使学生感受情境,体验角色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小作者看到爸爸遗容时那痛苦的心情,我先引导学生尽情地想象父子团圆的幸福与喜悦,而后一句“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我们等来的却是什么”,将情形急转直下,让处于幸福幻想中的孩子思绪一下子跌落到痛苦的深渊。学生在强烈的情绪反差中体会到幸福化为乌有、生离死别的痛苦,悲痛的心情自然而然产生,学生朗读的语调充满了发自内心的痛苦与哀伤,于是,学生在读中自然地、真正地体验到文本中人物的情感。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的训练,让能让学生更真切、准确地感受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做到因声悟情;通过读的训练,以声传情,相互交流,互相感染,增强文本情感熏陶的力量,以此来体现学习语文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这样,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习知识非常重要,会使人终身受益。但阅读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举办故事会`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促使自己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对那些阅读有进步的学生适时加以表扬。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不能浮光掠影,只求大致了解,字的读音,笔画,与前后字的搭配等,要仔细地考虑,认真的推敲,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而要助逐字逐句地看,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地看,以提高阅读速度。同时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我们要时刻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相信阅读教学的前方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