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色,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王丽华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重视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语文课堂固有的本色,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王丽华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小学 44111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重视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语文课堂固有的本色,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味”;回归本色;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的本色是什么?真实有效、书声琅琅、诗情画意、灵动和美就是其本色。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课时目标,都要做到切实有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预示着语文课堂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应让学生“活”起来,以朗读、想象为主线,让灵动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旋律,让和美的气氛充溢语文课堂。
        一、以读为本,回归本色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朗读,让朗朗读书声回归课堂,回归校园!应该让学生学会享受朗读,用心吟诵,让自己的心与“文心”共鸣。朗读,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功课。因为,只要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思想美,就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体验语文材料,对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因此,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回归本色的一条重要途径。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引导学生以读悟读、以读悟情:(打开视频,屏幕上出现了志愿军与朝鲜群众话别的画面,画面里出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这段文字。)
        师:我们来看看,这就是当年大娘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火车就要开了,谁想再深情地表达对朝鲜亲人的爱?
        生1:大娘,停住您的……不,永远不会。
        师:你的心思大娘理解,可是大娘还是不愿回去呀。我们就这么忍心让大娘站在这里吗?不,不是,我们只好请求她。谁来请求大娘?
        生2: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        
        师:可是大娘还是不回去呀。于是,我们只好恳求她。谁恳求恳求大娘?
        生3: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
        师:尽管我们这样恳求大娘,大娘还是不走呀。我们只好哀求她。
        生4: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
        师:是呀,我们就是这样请求她,恳求她,哀求她,可大娘她就是不走。万般无奈,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大娘回去了。
        生5:(声音有力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
        师:命令中也有亲情,命令中也有不忍啊!所以,这位战士也许这样说(恳切地):“大娘……”还有的战士也可能这样说(急促、命令地):“大娘呀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想想,如果是你,会怎样和大娘告别?(学生自由“劝说”)
        师:是呀,我们可能会这样说“不,——永远不会。

”也可能会那样说“不,——永远不会!”我们也可能还会这样说 “不,我们永远——不会!”
        在这个片段中,我创设了“请求”、“恳求”、“哀求”、“命令”的情境,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依据词义和特定的情境读出不同语气,这就是“以读代讲”的魅力。
        二、抓住文眼? 读中品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再如《钱学森》这篇课文通篇以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内容的感知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就会觉得这篇课文平淡无奇。但若是能通过品读语言文字,零距离地与课文对话,就一定能走近科学家,并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紧紧地抓住能体现钱学森杰出才华的三处地方和表现钱学森爱国情怀的几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研读,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深深留在学生的心中,还使学生从平淡、朴实的语言中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三、强化“想象”,回归本色。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语文课文是孩子驰骋想象的天地,书面言语还原为生活情境必须依托想象,语文学习离开了“想象”堪谓不可想象。本色语文教学应该抓住语文学科这一独特属性,竭力鼓动学生想象之羽,让孩子在课文创设的意境里自由飞翔,藉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滋养心灵,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世界真美呀》,我结合幼儿认知特征,抓住了这一教学之“本”。开课第二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把你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鸡”来读课文,第四个环节是出示一个动画“通过蛋壳中的小眼看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回答:假如你是那只小鸡,你通过这只小眼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
         生1:我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
         生2:我看见小河是碧澄澄的;
         生3:我看太阳是鲜红鲜红的;
         生4:我看见花儿是五颜六色的;
         生5:我看见天鹅和白云是雪白雪白的;
         这一节课,我充分运用动漫手段,调动了孩子想象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想象之中感受到了课文的精妙,感知到了世界的美好,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看到孩子们一副副陶醉的神情,我们看到了“语文”让孩子们幸福的滋味,看到本色语文教学的效益。
        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让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