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同步“1+1” 精准教学有策略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郑小妹
[导读] 协同备课下的同步课堂连结了一校两区的学生,通过课堂同步,将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快速传递,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郑小妹
        浙江省衢州市新华小学 浙江 衢州 324000
        【主要内容】 协同备课下的同步课堂连结了一校两区的学生,通过课堂同步,将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快速传递,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探究数学同步课堂中精准教学有效策略:课前,利用“同步课堂+协同备课”交流教学,明确分工,促进互学提高。课中,借用“信息技术+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巧妙提问+多元评价”增加课堂互动性。课后,使用“分层作业+课堂回放”提优补差促发展。
        【关 键 词】数学教学  同步课堂  教学互动  有效性
        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随着同步课堂的推广使用,小学数学课堂迎来了新视野与新挑战,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一线生机。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包括课堂中存在“主、辅”教师分工不明确,学生兴趣不足,课堂互动失衡,课堂效率低下,课后补课的现象。而这些问题也是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实践摸索有效教学策略。
        一、“同步课堂+协同备课”,搭建“课前”交流平台
        同步课堂教学由“主授教师”与“辅助教师”共同执教完成(图1)。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主辅教师分工不明、沟通不及时会引起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课堂问题。为提高课堂效率,课前要求主辅教师通力合作,明确分工,沟通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协同设计,明确分工提高课堂实效
        同步课堂中,由两位教师和两地学生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学习空间(图1),主辅教师的相互配合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素。课前,同步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有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等,还要预设本校学生、分校学生的活动内容,安排清楚辅助教师的职责(图2),这样,辅助教师就由原来的纪律管理者转变为教学辅助者,主辅教师默契配合突破重难点,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主授教师不仅要协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分工,而且要详细制定好课堂的配合方式、课堂配合时机,例如:主授教师在讲授时,分校学生有时会有不理解或听不清楚的时候,这时辅助教师就要跟进予以讲解,帮助分校学生紧跟主授教师的学习步伐。又如:主授教师参与在小组活动中时,辅助教师也要参与相应的指导,完成小组讨论内容,并及时给予评价。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同一节课中两校区主辅教师之间的互换模式,从而实现同步课堂中恰到好处的城乡同场、主辅换场,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机地将两边学生融为一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协同备课,精准沟通教学内容
        要提高同步课堂教学模式下精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校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起点,学习差异点,因此教学前的课堂设计要适合两校区学生共同使用。充分利用协同备课平台,上传教学设计,发起协同备课,辅助教师参与备课协同编辑,进行微批注、评论,主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因生而异、因课而异地细化教学设计,最后定稿使用,实现精准教学(图3)。当主辅助教师也难以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时,可以设计“前测单”,对两校区学生进行同步“前测”,借助数据分析,找准差异,明确共性,精准把握学生知识脉络。

        (图3)
        二、“兴趣手段+互动策略 ”,提高“课内”学习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操作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巧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尤为重要。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目标,制作形象生动的PPT、微课、动画,将抽象和直观有机结合,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事半功倍。PPT、微课与动画中蕴含的学习丰富素材、呈现出形象的知识形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数学创造力。

        (图4)
        主授教师在教学《平行与平移》时(图4),利用课件“静态”呈现了生活中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建立平行线特征做好表象铺垫;然后又“动态”呈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特点,直击教学重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接着让学生带着已认知的“平行线”回归到“静态”的生活中去;最后微课“动态”呈现演示平行线的画法。主授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采用“静——动——静——动”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手段,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扎实巩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巧用操作活动,化旁观为参与
        我国教育家陈鹤说过:“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他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主授教师在教学《平移与平行》时(图5),紧紧围绕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而开展分类活动,学生自主思考直线之间的关系。这项操作活动安排在课的伊始,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目标地进行探究与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主授教师在执教《旋转与角》时(图6),探究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内角和关系时,在课后提升部分设计了两项操作活动,学生在猜想中发展数学思维,在折叠、拼凑、测量等操作中得出结论,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虽然这两节课课型不同、内容不同、时间不同,但是都避免了满堂灌的倾听式课堂,学生在参与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改变了分校学生旁观者的身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手段有很多,除了应用信息技术和操作活动,还可以进行游戏、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参与度,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巧妙提问+多元评价”,增加课堂互动
        课堂是学校的主阵地,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同步课堂中出现主授教师以本地师生、生生互动为主,异地学生没有存在感,互动机会少,沦为看客,课堂中厚此薄彼导致异地学生发呆游神、注意力分散的低效学习。针对以上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主授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提问”、“智慧追问”以及“多元评价”,增加课堂学习的有效互动。
    1.分层提问,两地兼顾
        在同步课堂教研活动时不难发现,往往是本校学生活跃,分校学生沉闷。如果主授教师不调整提问方式,长此以往,分校学生会只听不说,思想走神,沦为课堂互动外的“看客”,非常不利于分校学生的学习。主授教师要根据两地学生的差异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分层次发问,增加分校学生的互动参与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并提问:“①你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吗?②为什么可以用“底×高”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③看到这个三角形,你想到用哪种方法求它的面积?”教师问题层层深入,给予学生思维铺垫的同时,又启发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请本校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简单的问题由分校学生规范回答。难题阐述完毕后允许补充或质疑,建立和谐融洽的两地生生交流互动环境。例如:在《东南西北》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出示“衢州在杭州的(    )面。杭州在衢州的(   )面。”浅层次问题请分校学生回答完成。“同样是杭州与衢州两地位置关系,为什么运用的是‘东、西’两个不同的方向呢?这两个方向有什么关系?”深层次的问题可以由本校学生回答或分校学生回答后本校学生补充。分层提问,有效地调动了两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地兼顾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智慧追问,调动思维
        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进行思考,并根据已学知识得出答案,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内化吸收,建构更完善的知识体系。良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尽可能地让学生表达自己。智慧地追问形式,可以挖出知识真谛,从而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主授教师不仅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提问,而且要根据学生动态生成的回答进行智慧追问。例如:在《辨认方向》一课中,主授教师提问:“斗潭菜场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上?”分校学生回答:“斗潭菜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主授教师及时追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学生在追问之下讲述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加深了对判断方向的深刻理解,学生的位置关系更清晰了。接着,适时追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东北方向的?”分校学生回答:“在东和北中间的就是东北方向。”主授教师追问:“对于这位同学的观点,你有什么想说的呢?”问题的智慧追加,可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得出“东与北之间就叫东北”的正确概念。
        3.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学生间的互评相结合。”同步课堂中,为了更好地调动不同校区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热情,灵活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等。课堂上,主授教师将话语权交给学生:“你觉得他这个问题分析得怎么样?”、“你为自己的表现打几分呢?”多元评价在课堂中起到导向作用,激发着学生澎湃的学习热情。
        同时,主、辅教师要对分校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鼓励大胆回答,使其更加自信参与课堂,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对举手有些迟疑、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主授教师及时助力:“大胆说一下你的想法,没关系,有我在,我会帮助你的。”对于一下子回答不上问题的孩子,主授教师及时鼓励:“你很努力地在想,你走在思考的路上,这是最令人感动的小朋友!”贴心的评价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精彩的活力。
        三、“分层作业+课堂回放”,延伸“课后”形成回路
        课后的巩固,以及辅助教师的反馈是同步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拓展与延伸课堂所学内容,设计分层作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消化与吸收课堂知识,还可以帮助主辅教师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图7)。基础练习巩固课堂基础知识,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拓展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挑战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挑战练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运用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减少了学生的作业压力,使学生能以更好的心态来积极完成学习巩固。

        (图7)
        同时,“同步课堂”有录课功能,每一节课堂实录都可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对于主授教师,可以随时观看回放,反思教学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调整与修改。对于能力比较弱、吸收比较慢的学生,可以到钉钉群文件盘中观看“课堂实录”,为学懂弄通提供了更优质地学习途径,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闭合式回路。
        总之,同步课堂教学在城乡均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要“想”在“课前”,做足准备工作;我们要“行”在“课中”,多举措并行;我们要“走”在“课后”,做好反思与改进。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协同备课下同步教学的“1+1”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时效性,同步精准教学,开辟数学城乡均衡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赵燕.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化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教学与管理.?2019(07)?:20-22 .
2.王炳胜.发挥同步课堂优势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