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英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小学 525100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反映出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学生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养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得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当代的教育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得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心理障碍
就当前小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和性格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活泼开朗,也能够主动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实际想法。但是部分学生会受到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障碍,性格孤僻,同时也比较自卑,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正是有这种心理障碍,学生会更加自卑,闭口不言,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学习环境不理想
根据实际调查和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表达能力存在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身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一进入小学就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家庭、学业等,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的指责、批评,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努力学习,不与他人交流,封闭自己,导致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训练语言表达能力[1]。除此之外,少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在思想上有一定局限性,认为语言能力并不重要,很多家长本身也无法为学生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小学教材内容问题
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尽管涉及到一部分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的内容,但仅仅停留在表层,还不够深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容易忽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成绩方面。在课上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缺乏专项训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能力有限。
二、小学语文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1、紧紧围绕语言构建与运用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日常交流中的重要工具,字词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使用能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字词学习为主,也就是语言的构建和实际应用。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汉语拼音、笔画为主,一步步帮助学生打牢语言基础。除此之外,语言运用的本质就是运用学过的字、词语、句子来表达出心中所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词语、句子之间的不同搭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带领学生的能力,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语言构建的基本知识。在语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一般需要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找春天》时需要设定教学目标:①认识9个生字,冲、姑、吐、荡、杏、寻、娘、桃、柳;②对课文中春天来了的有什么景象加以了解;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的喜悦,了解与讨论关于找春天的相关情况。这三个目标中的前两个目标都和语言构建、语言应用有着密切联系。在《新课标》中,对语言构建和实际应用的要求会一步步地提升。低年龄段的学生需要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写法,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中高学段就需要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同时感受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教师要利用这种系统的学习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构建语言体系,并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这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中。
2、创设语言情境,增加语言表达
语文教师应该明白,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能够灵活的使用语言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语言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全面的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养成。例如在学习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第八课《彩色的梦》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结合学习的内容来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幅图画,图画中显示的是文章第3自然段的内容,学生看到文章中的文字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会对学习变得更加有兴趣,之后再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结合文字和图画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完成这个教学环节以后,教师可以构建情境,引导学生自由的想象:“同学们,跟着这个彩色的梦去寻找“大森林的精灵”、去感受“水果香”,再去聆听“紫葡萄的叮咛”,闭上眼睛去想象和感受文章中描述的意境。”学生在脑海中出现了不同的画面,等到学生尽情地想象过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语言表达。
3、增加实践活动,提升语言能力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逻辑思维水平也比较有限,对于抽象思考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局限。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尊重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充分的发挥出学生想象思维,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而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2]。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中的课文2第4课《中国美食》时,文中只有几张美食图片并标注了美食的名字,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食,让学生养成珍惜粮食和爱国之情。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先将这些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先为学生播放“舌尖上的中国”,之后让学生在家和家长一起做一道家乡菜,之后将实践感受在课堂上向学生分享,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从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语言的构建和运用,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梅,乔永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5.
[2]陈霞.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