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美丽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邢马涛
[导读] 教育,应该具有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与学生共同营造充满"自然美""简洁美""真实美""丰富美""艺术美"的课堂.
        邢马涛
        合肥市华山路小学
        摘要:教育,应该具有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与学生共同营造充满"自然美""简洁美""真实美""丰富美""艺术美"的课堂.让我们关注教学细节、促进智慧生成、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与学生一起享受美丽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数学课堂,自然美,享受美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很欣赏语文老师的课堂富有语言之美,诵读之美,感情之美,美术老师的课堂具有色彩之美,图案之美,音乐老师课堂的旋律之美,节奏之美……所以我常常在想我们的数学课堂,以什么来吸引学生,学生在课堂学到什么?数学课堂究竟该教什么?是让学生熟记概念、公式、概念、法则?还是教会学生无休止的做习题,应付考试?这些都不是数学课堂上应该出现的,数学课堂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数学是科学、艺术、语言,蕴含了人类文化的美。那么该怎样构建充满数学美的课堂?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自然美。
        现在的教学老师都会按照教参来提前备课,教参里的内容写的都很好,值得我们大家去借鉴,但往往也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老师们都被教参所束搏,完全按照教参来进行教学,这样就缺少了创造力,离开了教参就不会上课了,从而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而不知怎样去处理。
        比如说曾经上了一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够除)》的课,在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书上给的是52个羽毛球,其中50个都是十个装一桶的,两个是单独的,让学生把他们平均分给两个人该怎样分,学生分的时候都知道先是一桶一桶去分,这样每人分得了两桶,还有最后一桶和单独的两个,教参给的参考是把这一桶里面的10个拿出来和单独的两个放在一起是12个再去分,在课堂上我也是这样操作的,这样可以为除法算式做个铺垫,这时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也可以把10个先每人分5个,最后再把两个每人分一个也可以啊,这一问把我难住了,这种分发是完全正确的,但和接下来要学习的除法竖式就不能很好的联系了,当时在课堂上也没有想到很好的方法去解决,就和这个学生说你这种分发下课我们再讨论,这就是课前没有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完全按照教参,从而导致课堂缺少自然美。
        二、追求过程,让课堂充盈简洁美
        课堂教学本身是简洁化的一线贯穿,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反观我们的课堂环节复杂、结构复杂、程序复杂的情况越来越重,使原本简介快乐的数学学习,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在教学内容、方法、策略上进行提炼,追寻清晰、简洁的过程。
        以前听了一节课“乘法分配律”的一课教学,在课堂上老师先出示了算式4×9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说这个算式用图来表示更清楚,横着看可以表示成9个4,竖着看可以看做4个9,接着老师又出示了4×9+6×9,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他用图又怎样表示?接着出示10×9,用图又怎样表示?生1:大屏幕上画的就是10×9,师:大屏幕上明明是4×9+6×9,怎么也可以表示10×9,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生:9个一排,排10排,十个一排,排9排,师小结:4×9表示4个9,6×9表示6个9,4个9加上6个9等于10个9,所以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这节课老师设计的很好,学生听得也很认真,但课堂上最后的练习上学生却反映出了各种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可能还是课堂上老师没有把清晰、简洁的思维传输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模糊的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所以课堂上我们还是要给学生创造清晰、简洁的思维模式。
        三、一题多解,让课堂产生思维的碰撞。
        数学课堂不应该沉闷,而应该有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才能更好地去学到知识,曾经在教学中碰到过这样一个例题,说的是卡车3次运煤480吨,照这样计算,再运6次,一共可以运煤多少吨?好多学生的想法都是先算1次的,再算6次的,最后再加上前面3次的,列式如下:480÷3×6+480,
还有的学生是先算1次的,再乘一共9次的,列式如下:480÷3×9,这时我问学生还有别的算法么,班级里瞬时安静了下来,都说没有了,我说再想想,全班学生都陷入了思考中,这时有个学生说还可以这样算:(6÷3+1)×3,班级其他学生都说不对不能这样算,我让那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样算的理由,他说6÷3表示6次中有2个3次,加1是加上前面的1个3次,所以一共是3个3次,一个3次是480,所以最后才乘480,班级的其他学生都不是说话了,这时我说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他,他的方法是对的,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题多解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经常碰到的情况,我们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同一个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往往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闪光。
        在开始小组讨论时有些学生就认为是各自说各自的想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小组乱哄哄的,每个人都抢着说实际上谁也没有听懂,后来我就和全班学生共同研究确定了小组合作的流程,首先从转身开始,以组长为中心组员面向组长进行讨论,在转身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快、静、齐。其次我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举手经过组长的同意再回答,而不要抢着回答,当别人在回答时其他组员要注意聆听,当别的组员回答完毕时,其他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适当的补充,在整个回答过程中组长要安排好记录员,最后小组再共同整理刚刚讨论的问题,为小组汇报做好准备。在反复的磨合中,小组的凝聚力逐渐增强,无论在任何环境中他们都会以小组为中心,把自己作为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以个人为中心,时刻关心小组每个人的行为,让每个成员在这个小组里都得到锻炼和成长。
    小组讨论的优势就是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以前的课堂是个别学生和老师交流的课堂。小组讨论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或许有的孩子不够自信,不敢站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四人一组的小集体可以让他放松心情,尽情去表达自己的见解。
        我们班的学生不爱表达,有些学生几乎在课堂上没有主动举手发过言,没有发言的机会,思想也随之产生惰性,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小集体的出现很容易帮助他们消除紧张和羞怯感,当他们慢慢感受到思想的交流带来的乐趣,也就爱上了表达,甚至想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当每个学生都在思考,都在表达,都在倾听,那这将是一个怎样的课堂?这个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群言堂”,学生集体智慧火花的碰撞让这个课堂产生无穷的力量。
        随着教材和课程的改革,我们作为老师在课堂上也应时刻在变通,只有变才能通,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课堂,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思维,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美丽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01
        2、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