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下高中自然地理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陈彦峰
[导读] 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于高考选拔人才。
        陈彦峰
        辽宁省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  116317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于高考选拔人才。
关 键 词:核心素养; 高中自然地理; 教学策略
        自然地理学习都是有原理可循的,只有真正把原理搞清楚了才能同化迁移运用。如何使学生真正弄清楚自然地理的原理规律,理解应用它,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新课标的认真研究,这对自然地理的教学把握有着积极指导意义。高中地理内容根据知识属性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那么针对高中自然地理特殊的自然属性,我们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呢。
一.情境-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在地理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只有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是有用的,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基础,问题的确定应考虑与实际情境相关联,可以覆盖若干条内容要求,围绕问题,使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突出,问题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做好如下几点:
1.要基于课程标准瞄准核心问题
2.要围绕主题情境构建“问题链”
3.立足实践情境生成探究性问题
4.探究和归纳事物的本质规律
5.引入开放情境解决不良结构问题
6.评价和反思学习的价值意义
二. 模拟自然式教学
        高中自然地理中多为揭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及成因,模拟自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物体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切身体验物体的运动,揭示其规律。模拟自然式教学策略的实现途径有:
        1.运用替代材料模拟客观实体。在运用材料替代模拟时应注意的是摈弃非本质因素,把研究对象从客观实体中抽象出来。如海洋与陆地气温日较差对比。
        2.解释某些行为特征而建立模拟。自然地理中物质的运动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事物变成学生可视的,可感知的,那么就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地转偏向力一直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点,但可用模拟的方式大大降低教与学的难度,即在转动的地球上滴一滴红墨水,将水痕扩散的方向就可以来模拟地转偏向力。
        3.对运动过程的模拟。学生亲历物体运动的过程,见证运动后的结果,加强对物体运动过程的理解。如不同沉积物的沉积顺序,可以将粗细不一的沙粒、土、玻璃珠置于塑料瓶中,摇晃看其沉积顺序。


        4.运用多媒体模拟地理过程,演示地理规律。
        我们的教材课本是死的、不动的,而现代教学媒体填补了课本自身立体、动态感不足的缺憾。我们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搜集生活现象、古诗词、谚语、歌曲、图片、动画等各种形式的素材用于地理课堂,从而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时引用俗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讲西北,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三.联系自然式教学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联系自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能从已知事物探索未知事物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由于自然地理所涉及的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这种非正式的原生态的教育中,学生会不知不觉积累一些经验,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等。
四.地理实践力教学
        新课标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由此可以看出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懂得生活。具体的比如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天气的气象观测,去野外进行对于该地质的地貌、水文、生物进行野外考察和人文社会调查,在整个的一系列考察调查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思考、学习、领悟。这样的一系列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生活乐趣,走出书本,处处都是地理知识,提升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五.知识构建式教学
        高中自然地理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程度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结,注重培养学生学生宏观把握教材,微观上注意相互之间联系的能力,从而在学生心中自然形成从宇宙地球—气、水、岩石—自然环境的知识结构框架及其内部关联结构。
        综上,恰当的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发挥了地理学科育人的价值。“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出,最有效、包罗万象的教法是根本不存在的,每种教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可能是无效的,这是普遍的教学法原则。因此,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并不是片面的依照上述几种策略,而是应该注重各种策略的有机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20修订版
[2]葛玉海 高阶思维课堂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人民教育2019(24):57-59
[3]李慎中 深度学习视角下地理问题式教学的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