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课堂评价初探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张海鹰
[导读] “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而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
        张海鹰
        山东省枣庄市红旗小学  277100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而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一个终结性的评分,而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课堂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结合自身的实践与总结,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三方面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全程评价;多元评价;专业评价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乃是课堂推进的“导航系统”,它不断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决定、调整教学过程。
        小学美术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形成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能够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教学评一致性,能够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原理,其中评价不再被看成教学过程之外的附加环节,而是和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通过课堂的实践探索,对评价机制加以完善,从而构建更加合理的课堂评价。?

一、课堂全程评价  以评促学
        “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不是在课堂结束后进行的,而是嵌入教学中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到哪里,学到哪里,评到哪里,“教-学-评一致性”让我们的课堂评价不再随心所欲,而是用评价为课堂的教与学进行理性导航。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只是关注对美术作业的评价,很少会在意美术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全程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和美术技能的形成,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热情的激发、合作互助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与情感的发展、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等等。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和活动过程中能否专心致志、兴致勃勃地投入精力与感情;能否主动参与生生之间的讨论,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准确表达自己的创意,跟学生交流与分享;能否心悦诚服地接纳同伴提出的意见;能否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思考,认真完成作业;能否与教师展开积极地互动,等等。
        比如在美术课的导入阶段,学生对于展示的画作、新奇的技法,甚至是一首儿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这样,学生主体性体验越来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
        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中的一个闪光点或学生的一次小小的成功,就根据情况请学生暂时停下手头的活动进行欣赏评价。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及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又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看似随机的成果展示,既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又能激励学生更加自信地配合教师开展艺术课堂教学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要做有心人,敏锐地捕捉并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并适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多元评价 评教促学
        美术课堂的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需要精心设计,创新评价的形式和方法,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首先,美术课堂要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上,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引路人”“铺路石"的作用,使评价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发挥出激励和导向的双重作用。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思维角度,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始终是成年人,思维方式与孩子不尽相同。别人的意见,常常正是自己疏忽的。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使学生发现别人的长短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孩子们互相提出的建议,往往会使教师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加深了对别人作业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评活动也能使一些较难的技能技法及问题迎刃而解。对教师而言,也有很大的收获。
        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评述教师的作品,对范作指出不足,提供改进方案,课堂上则会乐学氛围高涨。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师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共识、共享、共进,评价角色的互换不仅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让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协作性、创作的灵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其次,创新评价形式。教师可根据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的特点,大胆创新评价的形式,美术课堂中可以采用展示美术成果、美术学习档案袋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材料创新多种形式。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无限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视频评价都能成为更为新颖的评价互动的组织形式。

三、专业评价 评教合一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来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思维需要内部语言,而丰富的口头语言可以促进内部语言。调查发现,美术创作能力强的学生明显比创作能力弱的学生知道更多美术语言,其美术语言表达能力也强,所以指导学生创作时要懂得巧妙运用语言。
        学生在创新构思时,表象往往是模糊的,脑海中情境也比较不稳定。这时候,如果能够运用语言加以引导,加以提炼,把脑海中的想象进一步具体化,赋予想象内容一定的逻辑性,使想象意境逐渐清晰。利用语言加以描述,还可以不断丰富想象内容,最终完成的作品也更加精彩。在这一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以规范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鼓励评价,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停留在“画的真好、很棒、还不错”等简单宽泛的词汇上。对于学生作品评价语言只体现在画的像不像、色彩搭配以及作品直观性上,而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涉及。因此传统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很笼统,不符合美术的教学要求,也无法提升美术教学效率。
作为专职美术教师,应该学会用与美术相关的专业术语,比如在构图布局的合理性、线条的流畅、色彩的对比以及点线面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将不同特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有效利用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给予不同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得到来自各方的评价。当然一味的鼓励与表扬也不妥,不然就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创造性回答一定要肯定与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评价的时侯需要更加专业,语言和角度要更加丰富。

        评价是一门艺术,成功的美术课堂评价是激发学生想象的催化剂。它不是美术课程的额外装饰,而应有机融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中,它源自于目标,落实于教学,只有教学评三者之间的一致性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孙云.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舞台,2012(7).
[3] 崔允漷,夏雪梅.“教一学一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