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的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麦吾兰·芒尼科
[导读] 人地观念是指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众所周知,人类社会要想更好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麦吾兰·芒尼科
        新疆莎车县第七中学 844700
        摘要:人地观念是指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众所周知,人类社会要想更好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以及学以致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培养学生 人地观念 途径探究
引言
        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学科,在解决人地关系冲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渗透环境保护理念、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和谐观的主要学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人地关系冲突背景下,如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等问题的应对技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具体表现为“人对地的作用”“地对人的作用”“如何实现和谐的人地关系”三个方面。地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主线下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等均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观念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一、在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观念
        初中地理新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经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人地协调观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当作人地协调观的教育素材,能够展现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意义。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结合地理专业知识向学生讲述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生态观,推动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在讲解“中国的气候”一节内容时,为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可向学生展示“雾霾天气”的图片,要求学生分析雾霾天气的引发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为避免雾霾天气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雾霾天气的出现原因有很多,包括汽车尾气污染、工业废气污染、餐饮油烟污染、建筑工地与交通产生的扬尘等。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主要有:雾霾被吸入人体后会引发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雾霾天气会影响人的视线,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为防止雾霾天气的出现应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工业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更新。同时制定严格管理措施,加强餐饮业、建筑工地、交通的管理。讲解初中地理知识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发学生关注发生在身边中的地理现象,在降低学生学习枯燥感的同时,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识人类发展中兼顾环境问题,才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
二、联系生活案例论述人地协调观
        社会生活与地理学科联系密切,初中地理教师联系生活案例向学生讲解人地协调观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比如,在讲解《人类的聚住地——聚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阐述自己所住区域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方面思考家乡适合居住的有利条件,以此来将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城市居民楼和农村房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城市房屋与农村房屋的不同点,阐述土地资源、地形等自然条件对人类聚住地的分布情况的影响,告诉学生“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三、利用图文结合,培养人地观念
        地图、图片是学习地理的重要语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要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地图、图片作为学生探索地理环境的重要指南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使其学会运用地图解释相关地理知识点,从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播放多幅城市和乡村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总结归纳两幅图的景观,给予自由发言的时间,在调动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会这么大呢?激活思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分别扮演律师和工人,代表城市聚落,三位同学扮演农民、牧民和渔民,代表乡村聚落,通过表演和介绍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使其对所展示的景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然后为其提供世界古老文明中心和中国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分布受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对聚落外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一个对比分析的过程,从而提高人地观念素养。
四、培养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前提是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内容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对地”的影响,在刚开始上课就提出问题“东北地区能不能种植杧果”,大部学生认为杧果属于热带作物,从自然条件来看,东北地区不可能种植杧果。教师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技术展现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如基因育种、土壤自动施肥技术、大型收割机等在农田工作的场景,启发学生思考科技对农业的影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这些科技无异于天方夜谭(同时展现古代的农业种植画面);但是现代“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乃至外太空育种(展示相应的视频及画面)均可实现。然后让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部分学生的回答开始出现变化,认为通过农业科技是可以实现的。至此,强化了学生对不同时期“人对地”内涵的理解,并能够意识到人地关系是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超越”的,达成人地和谐。
五、在例题讲解中培养学生人地观念
        初中地理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又要重视相关例题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促进其地理学习成绩更好的提升。在例题讲解中应注重渗透人地观念,能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习题训练可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其应用所学的灵活性。在习题训练中教师应注重将人地观念培养渗透其中。
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工作部署,将核心素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尤其应积极采取措施将人地观念培养有效地渗透至地理知识讲解中,使学生学会地理知识的同时,顺利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落实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蒋田南.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20(12):47-48.
[2]谢雪松.浅析人地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J].教育界,2020(21):90-91.
[3]何绘松.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7):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