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刘碧霞
[导读] 随着课程不断改革与发展,德育教育作为首要教学目标逐渐受到各学科教学重视,其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已成为重要的育人途径。
        刘碧霞
        安徽省安庆市菱北中心小学  246001
        摘要:随着课程不断改革与发展,德育教育作为首要教学目标逐渐受到各学科教学重视,其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已成为重要的育人途径。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单一枯燥的讲解,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方法对课堂进行优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思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促使其得以全面发展,为日后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更具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前言: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启蒙的最佳时期,因此,开展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而言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不断探求新颖高效的方法,并落实在授课过程中,以此优化课堂教学。让小学生能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足够兴趣,并自主融入到课堂中,促使其在潜移默化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拥有正确的三观与思想,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有极大影响与意义,同时也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尚小,正是启蒙的最佳时期,但由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上内容有限且极为枯燥,而小学生以听讲的模式学习过于单一,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小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故而,教师应改变这种现状,用多样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可以从小学生的爱好与特点入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开展教学。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视频、图片或趣味性的动画,不但能让小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从而主动积极的融入到课堂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
        例如在《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一课,其中包含了各地的风俗、各类节日活动、风俗的演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等,内容极为丰富。但教师若只是靠讲解,难以收获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反若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上的内容转化成视频的形式,不但符合小学生的爱好及心理特点,还能使其能主动融入到学习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与品质。或者在《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一课,教师可以播放自然环境被破坏,人类过度开采导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等视频给小学生,使其可以通过观看在视觉、听觉与心灵上受到强烈冲击,有更直观真切的体验。同时让小学生深刻领悟爱护地球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运用信息技术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还能让小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更具有效性。
二、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对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学科,教师应更加注重教学的开展。然而,此阶段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且精力旺盛的时期,难以和时间集中注意力,且对于枯燥的内容缺乏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长此以往,小学生学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都会止步不前。

故而,教师应改变授课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内容转化成另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实践活动,避免小学生再以听讲的方式学习,让课堂氛围不再枯燥沉闷。而实践活动的开展能让小学生情绪高涨,对学习充满热情与积极性,并能主动融入到课堂中。同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更具有效性。
        例如在《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一课,本课包含诸多内容,如:“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有妙招”、“低碳生活每一天”三个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可以组织小学生观看与环境污染相关的记录片,帮助其树立环保意识;开展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还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动手,用废弃物品制作手工,能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组织实践活动,能让小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与积极性,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其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同时在思想上受到熏陶,进而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其日后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创设多样教学情境
        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思想与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开展能够对此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教材内容文字较多且枯燥,课堂学习模式又是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小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甚至极易产生排斥心理。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小学生学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都无法达到理想目标。因此,教师就应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多样的情境,以此优化课堂教学。让小学生能够被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从而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并主动参与其中进行高效学习。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课堂所学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促使小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一课,本课教材内容包括多种自然灾害,如旱灾、火灾、台风、洪涝、地震、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更有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创设讨论情境。将小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围绕本课主题进行讨论,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说一说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这样的讨论情境能让小学生情绪高清,从而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并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与学习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同时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加深记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总结: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学科,教师应予以重视。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作、组织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等方法,将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充分激发,推动其主动融入到课堂中。通过学习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使其得以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柯玲.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南北桥,2021(2):107.
[2]杨丽霞.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散文百家,2021(6):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