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丽丽
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中学 312050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课程改革中的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初中科学学科的知识特点,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科学这门学科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对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认知能力。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探究性教学与初中科学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启发,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字: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有效性
前言:
实验教学是科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它既是科学学科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它在促进中学生转变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科学认知具有不替代的作用。而探究性实验教学又是一次质的飞跃,这突破了实验课堂主体的限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精神,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生活融入科学实验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之前,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目标及探究的方式是什么,然后根据相应事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科学学科与生活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所以在制定计划的同时,应将生活元素融入探究性实验中,在课堂上创设出生活实验情境,让学生懂得学习科学这门学科的价值所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观察、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中处处透生活。
例如,在学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物质的密度》时,后面有一道题是让学生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其实不止是石块和盐水,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我们周围的物品,看看哪些还能测量出它的密度呢?有的学生说可以测量干玉米粒的密度,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测量山西陈醋的密度,也有的学生说可以测量弹力球的密度等,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物品可以用来测密度的,这既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生活。教师在课前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来准备器材,并在准备的过程中让部分学生自己动手准备,这提高了学生在对实验器材分析及理解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哪些器材可以用于今天课堂的实验,哪些则不能。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并对器材的使用进行充分的讲解,以防止学生在毫无目标的情况下实验,然后让学生拿来各种各样的物体来测量他们不同的密度。这样经过实验前周密的部署,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验操作过程,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要重视实验操作过程,使学生在相对安全、宽松的实验氛围下学习科学知识。在实验教学之前,初中科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关注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关键环节,进而自己进行盲目操作。
教师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快乐,在合作学习中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让学生更专注于实验操作步骤,又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教材《透镜和视觉》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同学提前搜集眼睛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有关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有所了解,然后再模拟矫正近视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来相互探讨实验过程,具体操作可以将物理实验要用到的一些工具准备好,如光屏、蜡烛、凸透镜和近视眼镜,演示一个清晰的像是如何在视网膜上生成的,再模拟看不清远方物体的近视眼,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生成了远方物体的像。在凸透镜前放一个近视镜镜片,模拟用凸透镜的方式来矫正近视眼,可以看到像又在光屏上清晰的产生,在实验过程中这个实验告诉了用眼镜可以矫正近视的原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间互相交流,小组动手做矫正远视的模拟实验,让教学模式转变成探究性实验教学,这样既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在合作交流中更完善了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外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有些实验操作步骤十分繁琐,而且所需时间较长。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时间的较短,极大的限制了此类实验的操作,这就需要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开展第二实验课堂。学生一般课后的时间比较宽裕,地点的随意性也较大(可以选择室内或空旷的室外),这对开展科学课外实验提供了载体与依托,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实验场所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能有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课外实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让学生在愉快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时,在这节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课程学习中,既让学生复习了前三节的内容,又为下一课植物繁殖方式做了铺垫。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内部逻辑及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清楚的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生是如何演变的,教师可以将实验场所转移至学生家中,让学生在家中种植辣椒,并观察其发芽的过程,经过时间的积淀,让学生知道花的结构及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大致情况,进而描述植物的生命周期,这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并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分析与搜集资料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在家搜集有关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敏锐的思维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对其今后全面发展有深远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初中科学教师要制定合理教学计划,将生活融入科学课堂;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课外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到实验的乐趣,通过这些方法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玲.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J].读写算,2018(7):43.
[2]俞娇娇.浅谈初中科学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J].科教文汇,2017(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