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柯伟俊
[导读] 初中科学是理论性、逻辑思维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
        柯伟俊
        永嘉县碧莲镇中学 浙江 温州  325116
        摘要:初中科学是理论性、逻辑思维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我们可以从生活化课堂教学着手,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科目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呢?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情境、课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实验教学的实践三个角度展开教学探索。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前言:
        初中科学教学应从学科特点开始,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并通过课堂导入环节理论知识的渗透、课中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实验教学中实验实践的体验三个主要的课堂教学,以科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培养,以期引导学生在了解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科学思维,并具有科学实践的能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一、生活化课堂导入环节,渗透科学理论知识
        初中科学学科中具有大量科学知识概念,这些概念帮助学生认识科学规律,了解科学内容,熟知各种科学符号。通过这些理论知识将学生从纷杂的生活世界进入到简单有序的科学世界。因此,教师在科学学科教学课堂导入环节,以渗透科学理论知识的神奇为切入口,将学生带到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对科学奥秘进行探索,收获无与伦比的愉悦感和充实感。
        如,在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与非生物》教学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内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中,并借助多媒体丰富多彩的画面展示功能,使学生在可以透过视频中的生活画面的闪动,看到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生物,并思考教师抛出的问题“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他们构成了丰富而又多字的生物界,你想了解它们么?你想知道生物是怎样构成的么?你想知道生物又是如何分类的么?”“今天我们就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开始学习吧”“由于生物界的千奇百怪,绚丽多姿,我们将他们分为生物与非生物,那么,我们身边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呀?”“好的,我们首先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吧。”“大家看大屏幕,这些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学生在看到图片上的老虎、蜗牛、蝴蝶、课桌、游戏机之后,准确地分辨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进过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的理论引导,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进入到观察、实验等课堂其他环节中,将对初中学科学习的探索欲望激发出来。
二、生活化课中教学过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主战场。因此,教师应注重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不断引领学生通过生活化实际内容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可以学习到运用科学思维看待与思考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习惯。

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通过观察与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充实学生的科学空间,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观察与总结,得出更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饱有科学态度的面对生活现象。
        如,在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组成》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放大镜,让学生观察红糖中的微小颗粒,看看他们是如何融化于水中,并引导学生进入物质的组成部分分子的学习中。分子作为构成物质的极微小粒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那么,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质是存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细致的观察,掌握分子之间存在的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观摩,并在学生观摩之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详细的描述实验的过程,并解释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的结论。教师可以准备一小瓶香水,在不喷发的情况下,摇晃几下,然后打开盖子,学生这时观察,香水瓶中的有多少香水,20分钟后再让学生去观察,看看还剩多少。引导学生明白香水中的分子通过运动,将香味传送出来,并随着分子的不断运动,瓶中的香水会越来越少。以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生活化课堂实验教学,体验实验实践能力
        初中科学学科中的实验教学,是学生实践体验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选择适宜学生操作的实验,引导学生进入试验中,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针对这样的课堂实验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实验活动,使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在团队协作实验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不断地强化实验体验能力,以及科学严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团队实验体验,取长补短,提升生活学习中的沟通能力。
        如,在浙教版七年级《机械运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机械运动中,就可以通过小推车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这就需要学生首先进行实验小组的组合,而后进入到实验中,并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明确分工,一起有效完成实验。合作实验开始前,小组成员明确成员职责,有的学生负责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进程,有的学生负责器械的检查,有的学生负责调试小车的性能,最后的一位同学负责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将实验过程中自己推动小车时的感受描述出来。在合作实验过程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小组成员轮流做一遍,每个职责都体验一下,真正意义上体现小组合作实验价值。基于这样的实验,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及时给予问题的纠正,并在每个小组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针对这样的科学物理实验现象以及结果进行概括,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总结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实验总结,掌握科学实验中有关物理知识,了解机械运动的原理,不断增进学生对初中科学实验的兴趣。同时,教师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实不断强化生活体验能力,提升整体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总结:
        总之,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是科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不断提升科学素养的需要,教师应给予重视,并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解决科学学科教学难题,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具备科学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教师以科学模式对学生运用生活知识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具有科学实践的能力,有效地达成培养科学生活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琦.浅谈如何让初中科学教学贴近生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30.
[2]方艳云.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J].科教导刊(下旬),2019(18):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