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强内功,技艺交流促成长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夏亚素
[导读] 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都能从不同角度看出不同问题并给出不同答案。
        夏亚素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300131
        摘要;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都能从不同角度看出不同问题并给出不同答案。我一直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人。真正决定教育品质的,永远取决于讲台上的那个人。一位好教师,必然会创造出美好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问题;锤炼内功;交流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下好老师之“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理想信念是成为一位好教师的不竭动力,专业技能是成为一位好教师的实践途径。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之所以不说专业知识而说专业技能,是因为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仅仅掌握知识,还远远不够。
        为了不断提高我区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我就筹划在全区四年级青年语文教师开展基本功训练。
        一、发现问题,明确方向
        现在,很多教师用电脑办公,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辅助教学,这对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语文教师对电脑、多媒体和网络的依赖却越来越强。PPT代替了板书,音频代替了教师的示范朗读。有些语文教师在听、说、读、写专业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退步。关注到这一问题后我就决定基本功训练紧紧围绕诵读和板书两方面展开。
        二、精心策划,锤炼内功
        (一)诵读活动
        1.建立运行机制,确保顺利开展
        按照计划,每周一至周三是青年教师训练诵读的时间,每周的训练任务借助“出口成章”APP予以发布,每周一青年教师都会收到“出口成章”APP的系统提示。老师们打开软件后,选择“班级”就会看到每周推送的朗读内容,利用软件逐段进行朗读,完成朗读后利用软件加上自己喜欢的配乐,最后将朗读作品分享到微信群中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认真倾听老师们的诵读作品,并及时为老师们送上指导与鼓励。“朗读是一种功夫,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支持,它需要朗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坚持如雨后彩虹,使人历经风雨后饱尝甜头”……通过分享这些激励人心的话语,我和老师们坚持如初,不断进取。
        2.教师各显其能,提升专业能力
        在诵读过程中,老师们各显其能,充分利用诵读的机会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刚开始使用出口成章软件时,老师们对其中的规则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只知道软件会判断读音的正误,如果出现错误读音,就会用红色字体提示。经过反复试验、不断练习,慢慢地,老师们对这个软件更加熟悉,同时也找到了诵读的感觉。在随后的练习中,老师们以分数为参照,加强自身学习。练习诵读时,参照课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逐字逐句自行核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在朗读时,不仅能将字音读准、将语句读顺,更能结合文本,将情感融入其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摸到了“诵读”的门道,老师们品尝到进步的甜头,更是趁热打铁、加强练习,进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3.开展校本教研,深入研究探索
        借助诵读活动的契机,和部分学校一起,组织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组本教研。语文教师针对“如何提升诵读师生能力”开展了专项教研。
        诵读活动的“东风”吹过组内教研、也吹到了校级研讨会上。校本教研研讨会,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关于“诵读”的评课资料,教师观摩后针对诵读展开讨论。经过一番探讨,老师们就诵读的要点达成共识——诵读要读厚、读薄、读活,即要读出语句背后的含义,要锁定句子的关键信息,还要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代入情境中,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这为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语文教师,指明了诵读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老师们学以致用,将校本教研的成果与诵读练习相结合,形成了适合自身的诵读模式。
        4.学习氛围浓厚,师生共同成长
        老师们在提升自身诵读能力的同时,以身示范,用声情并茂的诵读带动学生走入课文意境、感知课文情感,广泛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令人欣喜的是,在老师的号召与感染下,许多学生也通过出口成章软件坚持每天练习课文朗诵,师生的朗诵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一位老师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师生共读活动,展现了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师生共读活动激发了老师和学生们诵读热情,师生都沉浸于兴趣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板书活动
        1.利其器,促练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完成板书练习,有的老师先是自己购买了《粉笔字教程及板书书写技法》这本书和练字用的小黑板,便于在家练习。
        2.请老师,习技法
        老师们为了让自己更快进步,不少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拜师学艺,向自己学校专业的书法老师请教书写粉笔字的一些基本内容。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边听边悟性,受益匪浅。
        3.遵法门,苦练功
        在讲授生字的前一天,学生放学后,青年教师会回到教室,利用空余时间在磁贴的田字格内依照教材提前练习书写第二天要讲的生字,书写完成后再请学校的书法老师和同组的语文老师指导,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练习。如哪一部首或笔画书写不到位,再继续练习,就这样日复一日。
        4.亮成果,展风采
        每当完成一次练习,老师们会拍照记录下来自己的板书练习成果,将板书图片发布到接龙小程序中进行反馈。每隔一段时间将板书图片整理出来,从中感受自己的点滴进度与成长。在此过程中,我也会打开接龙小程序,看一看老师们的板书作品,也常常在青年教师群里鼓励老师们,帮助老师们树立自信心。老师们的坚持使我为之动容,我由衷地为老师们加油——“毅力是永久的享受!”“坚持是灵魂,像屹立不倒的山林。老师们加油!”“对于成功,坚持的塑造必不可少。老师们加油!”……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群里奋激向上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经过近一学期的板书练习,青年教师们的粉笔字书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每一位青年教师都通过自己的板书设计作品展示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独特风采。透过这一张张精美的板书作品,我也能充分感受到照片背后老师们的努力与付出。
        每周的板书练习不仅锻炼了青年教师的板书基本功,也为青年教师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成长,让精美的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交流展示,共促成长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基本功训练活动,有理念的交流,有知识的融汇,参与活动的青年教师不仅展现了自我风采,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在教研活动中,我组织代表教师做典型发言,和老师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切感受。
        一位老师围绕“让诵读成为习惯”主题进行了交流。她说,诵读时能够有意识地融入自身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在诵读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借由诵读活动带来的“附加值”,自身语文素养的得到提升,诵读也成为了打磨课堂教学的利器。
        板书对于学生而言,是开启思路的“钥匙”,是排疑解难的“桥梁”;对于教师来说,是落实教学重点的手段,是一堂好课的点睛之笔。一位老师围绕“日积月累勤练习,持之以恒见真功”主题进行了交流。她用这两寸粉笔,写下勤奋,提升基本技能,她板书时横平竖直,尽显榜样作用,字里行间传递着敬业之情,书写着教育情怀。
        学无止境强内功,技艺交流促成长。总之,教师应该拥有的专业技能是复活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学生们“授之以鱼”的过程中实现“授之以渔”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信礼.学无止境 静待花开[J].贵州教育,2019(24).
        [2]王军元.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是共促成长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19,811(01):214-215.
        [3]曾振良.多元举措开展诵读活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00(003):P.54-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