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情,打造落实核心素养的“致精”课堂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王叶青
[导读] 为整体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语文组依托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致精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开展了探索“致精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之旅。
        王叶青
        广西柳州市桂景湾路小学 广西柳州市 邮编545001
        摘要:为整体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语文组依托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致精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开展了探索“致精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之旅。本文将从校本实施的层面阐述点滴做法。
        关键词:校情   核心素养   “致精”课堂
        桂景湾路小学是2016年才开办的一所新学校,教师有从城区各校抽调而来的老师,也有公招进校和聘用的合同制老师,老师们年龄不一,经历不同,业务能力和包括态度在内的各方面工作表现均有所差异。
        从初步的语文课堂调研来看,由于语文教学包罗万象,教师往往无从简化头绪,对各自学科年段课程标准要求的把握不当,对教材编排的研究能力不足,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当,课堂总摆脱不了冗余的情节分析与繁琐的提问,很多老师上课存在“低效、高耗”的现象。因此,学校的课堂教学亟待改进,要努力朝着“高效、低耗”的目标奋进。
        基于校情,为整体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语文组依托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致精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开展了探索“致精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之旅。
        一、明晰概念  理清思路
        语文核心素养:王崧舟老师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讲座中曾经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是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在理解和实施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能把这几个方面割裂开来,实施碎片化的教学,核心素养在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统一性和完整性,这四个要素其实是紧密联系的,最关键的核心点是第一个要素:语言建构与运用,它必然成为其它三个要素的根本。
        “致精课堂”:我校语文教师队伍年轻化,对教材的解读和课堂的驾驭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减少差异,打造共同进步的教师团队,学校希望通过日常学问的“致精”、团队教研的“精彩合作”,以赛促训的“ 精益求精 ”,从而使老师的课堂能精讲精练,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从达标逐步提升至合格,乃至精彩。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因此语文团队无论是在日常备课、或是团队研修的锤炼打磨,都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提升。
        二、细读文本,日常学问需“致精”
        要构建“致精”课堂,教师必须有“备”而来,学生才能满载而归。名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精彩是对文本的细读做足了功夫。所以王松舟对于文本的细读曾有这样一句话:“慢慢读,欣赏啊!”
        那么,如何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聚焦文本语文要素的训练,让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作,让学生习得能力,便成为老师们平日细读文本时思考的焦点。

部编版语文教材采取“双线”来组织编排单元内容,经过系列教研活动,我们的老师明确了备课时必须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辩证处理“双线”关系,把“效能”意识贯彻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要教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方法。从学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紧扣语言文字展开学的活动,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体会情感。这样才不会把课文思想感情的分析解读当成了语文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抑或是“串讲串问”不断,语文文字的训练满堂飞,却把课文人为地肢解得支离破碎。
        坚持从教材出发,以学问致精实现有效教学设计。
        三、扎根课堂,合作交流炼“精品”
        课堂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针对于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同课异构 一课多上”的活动,通过课堂实践、专题学习交流及集体备课,力图解决教师的一言堂的问题,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各年级语文团队围绕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落实开展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磨。诸如上学期六年级语文团队以《咀嚼文字  共鸣情感》为主题研修的《月光曲》一课,就有效落实”实景+联想”的写作手法的训练。三年级语文团队进行古诗《望天门山》教学,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为研讨,都是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很好尝试。
        扎根课堂的团队实践,让我们在教室走廊甚至在操场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大家围在一起,集体备课,互相研讨,或上网查找资料,或针对已出的教案或针对刚才的试教,大家各抒己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坦城布公,相互切磋技艺,实现共同提高。
        为了充分展示备课组的实力,上出风采,各备课组都卯足了劲反复磨课研课。集体备课促使老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空前提高,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展现出来,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以赛促训,“精益求精”出真知
        以赛促训,是我们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打造“致精课堂”的重要渠道。为了让老师们的教学知其然,还必须知其所以然,我们举行了一次自制微课的说课比赛。
        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出自己教学的意图,说出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无论是参与者还是听课者都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如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选择同一说课内容,通过同说课异构评比,以及共同研讨,可以进一步明确词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理清教学思路,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的真实落地。
        此次说课评比的一大亮点在于老师自己设计微课,把“新授课重难点突破教学”作为研究核心素养课堂落地的一个抓手,在“新授课重难点的合理确定” “如何创新性地突破重难点”“如何通过重难点突破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问题上有深入思考。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巧的微课制作,无不体现“致精课堂”的精益求精。
        “一事致精,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在建构“致精”课堂的道路上,我们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精心备课、精讲精练,我们将牢牢记住爱默生的名言——“向着特定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