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教师职业美,重塑教师职业观——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感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王燕娟
[导读] 全书由导论、教师德性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王燕娟
        阳新一中   湖北黄石  435200
        摘要:全书由导论、教师德性论、教师审美论、教师发展论和结语五部分构成。如叶教授在导论中所说的,这是一本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
关键词:生存型  享受型   发展型  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这本书是由叶澜主编的,这本书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这个古老的职业作了时代的诠释。
        这本书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育人”这一通常被人关注的问题上,而是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的问题上。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书中谈到三种类型的教师。“生存型”教师,他们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把教师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把教师职业看成是寻找“更好”职业的跳板,我想我绝对不是这一种类型。“享受型”教师,他们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我想我正在朝这一方面努力,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可是如果你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注重学习吸收,提高自身素养,你能永远“给”下去吗?于是我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发展型”教师身上。我也像书中一样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1.是否对自己的教育活动经常进行反思和研究?
        就目前学校教师的分布而言,大体都是以学科教师的身份出现在教育活动之中。有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化学等等一系列学科。学科教学蕴含着真、善、美。“真”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再者,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实现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统一。“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它渗透着丰富的情操教育、理想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内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美”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和富于生活化的情境问题设计,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体验,教学活动刻骨铭心,师生共同拥有且是一段充满愉快的回忆。
         我任教的是数学学科,而数学也早已习惯性地被大众贴上了“枯燥、乏味”的标签。讲授函数的概念这节内容的时候,我在初中已经学过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举出三个生活中的实例,一个是人口增长与年份之间的关系,一个是物理学中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一个是某市24小时的一个气温变化曲线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并且三个例子分别是以表格,公式及图像的形式给出,符合该阶段学生认知的特点,对形象记忆较为深刻,分析各个例子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集合语言,给出了函数概念的新定义。后面,我还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欧拉的故事,去领悟数学文化之美。数学课中的大量奇妙的数、奇异的形、奇特的式和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构成了数学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经过严密的推导、清晰的思路、简明的演算和直观的作图,便营造出数学教学所特有的美妙奇境。
        2.是否把终身自我教育作为工作的推动力?
        “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我不否认作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不能安于此,不能在浑浑噩噩中枉度一生,作为新课改下教师,我们要有更高的人生追求。我要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每一个学生快乐地交往,欣慰地享受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荣誉都会成为我生活中的大事,引以自豪的家珍。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教师的成功就是培养出更多的超过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苦乐与学生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师这份职业有着不可多得的“清高”与“宁静”,付出给予中,我能获得内心的极大满足。大学就读师范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这种选择便意味着某种无止境的付出和牺牲,意味着放弃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意味着蜡烛般的毁灭和粉笔般的磨损。我愿意就这样一生一世在教师这个职业之路上走下去。
        “发展型”的老师创造着幸福,在发展状态下,我们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相信教师职业就是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为己任,以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的勤奋工作。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反思和研究的习惯。这个问毫不夸张,真的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终呈现在课堂上的,给学生听的,肯定是一个精雕细琢的好课。不管是新课的讲授还是习题的讲解订正都是如此。课后,及时的就上课的情况写下教学反思,考虑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及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听课后的听后感就是教学反思的另一种形式。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为我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3.是否有给予也有收获?
        教育过程是对知识的活化过程,是师生经验的分享过程。教师可以将书本上凝固的文字与火热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得书本知识具有现实性和生活性,使科学富有人文价值,成为学生在自主的发现中认识社会,理解生活的指南。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那么一份自信和自如,才能够居高临下、深入浅出;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变化,掌握教学的进程。
        教师还需要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趋势比较熟悉,能在教学中把学科知识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揭示出来,使教育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在讲授对数函数一节的时候,可以布置课外研究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搜集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亲身实践后体会古代文化,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荣誉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替代性地置身与对方,进行教育中所获知识、情感等的“换位”体验,以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所谓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正的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发自内心的欣赏、欢迎和肯定,是教师与学生在精神上平常的相遇,是教育过程中共同提高。共同创造是教学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活动了,通过创造,学生体验到了发现的快乐,寻到了生活的源头,并因此而获得了对世界的真是的理解。
        教师职业生活的美意义在于,承认、尊重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起飞”。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进行时态,其中会出现许多不完善甚至错误。迟到或者逃学,欠交作业或者拒绝考试,与同学吵架甚至打架,男女生传递纸条进而偷偷约会,等等,这些可能并不是这些学生的一贯行为,而只是其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青春期骚动的表现,这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
        举个例子,我任教过的2018届17班攀乐这位学生,高一刚入学的时候,行为习惯比较差,成绩也很不理想,是很多学生甚至某些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但是经过我和班主任柯尊发老师多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与交流之后,我们感受到这个学生的本质还是很善良的,通过在学习自信心,学习价值观及与人相处的方式和艺术的教育之后,他就像突然懂事了,长大了一般,遵守各方面纪律,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开始的时候,我也很惊讶他的表现,曾经心里想过去怀疑他,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高度的信任,在高二的期末考试中,他获得了班上第十三名,最后高考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此事,作为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发展,且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师职业的对象是生命的灵动,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的、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以成长中的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模仿,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地表现出自己的喜好与选择,运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和掌握新知,对教师的教学采取拿来主义,并适当创新。教师也真正从一个“教书匠”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
        席勒曾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我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我全身心地投入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我愿意尽我所能去教育学生。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发展型”的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集体服务,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劳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