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涵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 518052
【摘要】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喜怒无常,造成亲子矛盾和人际交往障碍。笔者通过采用倾听心声、情绪宣泄、认知矫正、肯定训练等一系列心理辅导与干预技术,对一位“玻璃心”的女生进行心理干预,使其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关键词】 初中生;亲子关系;情绪控制;人际交往;心理干预
个案情况及过程分析:
人们常常用“玻璃心”形容一个人心理脆弱敏感,在我平凡的教育工作中,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学生,初看都以为是大大咧咧的女汉子,细细再看,却是碎了一地的玻璃心。
一、 入学印象
2020年9月,我迎来了新一届的七年级学生,46副崭新稚嫩的面孔中,有一个杜姓的女孩子性格看起来大大咧咧,做事情风风火火,让我一下子记住了她。开学初我们暂时用的是上届九年级用过的旧课桌椅,有一些是桌椅的腿是坏的,学校后勤师傅忙不过来,就给各班发了一套工具,让自行修理。我和学生自然都没有经验,我正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个女声朗声喊道:“老师,这事交给我!”她三下两下,就把坏掉的几个椅子全部修好,干练勤快,责任心强的杜同学给我留下了好印象。
二、问题少女
第二周,杜同学毛遂自荐,身兼数职,担任历史、美术课代表兼宣传委员。早读和布置作业时经常咆哮嘶吼,言语粗犷令老师为之侧目。
开学不久新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军训,营地的训练艰苦,杜同学出现呕吐、肠胃疼痛的现象,于是被允许待在医务室休息不参加训练。可同学们反馈说她整天嬉笑,并没有所言的那么痛苦,坚持训练的同学们认为她不但娇气矫情逃避训练,还每天还笑嘻嘻地旁观着同学们训练,颇有炫耀之色,表里不一,更增添了他们的反感心理。
11月运动会,杜同学自愿报名田径项目,却在起跑不久就下场呕吐,弃赛。
一次在校午休时,借了午休抱枕给王同学,因为被弄脏了一点便要求王同学全额赔偿,王同学不承认不是自己弄脏的,引发矛盾,两人结怨。
没多久,罗同学也在班里表示无法理解杜的行为,两人关系对立,彼此在网上泄愤。
被同学投诉说她检查评改作业没原则,对和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查得松,对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查得严,做事不公,引发众怒。
而那些性格温和包容心强的同学也碍于情面,虽然和她保持交往,但心情也不好,因为杜同学控制欲很强,经常索要抱抱等亲密的肢体动作令人不自在。而且杜同学扬言和她玩的人就不能和她的对头(王同学、罗同学)玩,否则就是背叛她的友谊。并且公然让某些男生喊她“妈咪”,同学们对她怨言越来越多,很多人尤其是女生很是看不惯她,继而纷纷与她疏远。她又觉得很委屈,四处说自己被全班孤立。
杜同学身体羸弱,患有慢性胃肠炎,导致经常呕吐,有时正上着课或一运动就跑出去吐了,此外还对冷空气过敏,常备药物氯雷他定。性格上敏感多疑,情绪起伏不定,这学期整体情绪明显低落,不时课堂趴桌,莫名流泪,头发油腻、总是凌乱,自哀自怜。总觉得别人很可恶,自己很可怜。情绪控制能力差,肠胃不好还经常暴饮暴食,不忌口。父母多次教导无效也很无奈,甚至表现得有些嫌弃她。
心理评估与分析
(一)成长环境
杜同学,女,2008年6月出生,13岁进入前海学校,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为家中长女,下有一个读小学的妹妹,父亲是个体户,母亲为保险销售员,母亲个性强势,性格粗放,在家中掌握话语权,父亲则是温吞没有立场的角色,常常附和母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说教批评为主。
杜同学常觉得父母偏袒其妹,对她不够重视和关心,对父母常有怨言。
(二)个性特点
从外表来看,杜同学对自身外表不甚在意,作为女孩子,厚刘海也不打理,任其油腻凌乱地覆盖在额头上,眼球白多黑少,眼神凌厉,略带凶相。从学习方面看,记忆理解能力尚好,学习成绩中上。从为人处事方式看,杜同学性格偏执,存有敌对、不平衡心理且情绪易变。对人简单粗暴,遇到矛盾冲突,均以恶言相向,且每每归咎于他人,从不自省,班级人际关系不融洽。
(三)问题症结
杜同学屡屡不受人待见,情绪大起大落,不被人认可,我认为是由二胎家庭的教养模式不当和遭遇青春期引发的,她表现出明显的缺爱、讨爱心理。用不正确的方式讨爱失败,其情感认知的偏激和归因方式的片面也是其问题行为的主要症结所在。
自上中学以来,杜同学曾多次受挫,身体有恙,人际交往失败,情绪低落。可每每事件发生之后,父母均以杜同学到了青春期变得矫情、故意作为由,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已。而没有真正去探寻其情感和心理需求。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往往容易滋生不当认知,致使杜同学更加渴望得到认可,同时更缺乏安全感,怨天尤人的心理越发加深,甚至陷入”活着没意思”的抑郁状态。
干预过程与方法
作为班主任,我高度重视,同时也向学校心理组求助,心理老师也对杜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
(一)家校会谈,争取支持
2020年10月20日上午,我与英语叶老师、数学齐老师在学校办公室与其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初步了解杜同学的原生态家庭状况,建议家长改善育人环境,转变粗暴教育方式,获取家长力量支持。此后,我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杜同学的情绪动态,与其母亲经常电话、微信、面谈等,有线上线下多达几十次的及时沟通与反馈。
(二)心理疏导,矫正认知
1.倾听孩子心声
2020年10月22日上午,我与杜同学一对一聊天,认真倾听并了解了杜同学的成长历程,兴趣爱好,并与杜同学建立友好与信任的关系。
2.宣泄负面情绪
作为班主任,我让杜同学尽情发泄情绪,帮助其宣泄长久以来积聚在内心的负面能量,并让其懂得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
3.矫正不当认知
2020年11月4日下午,我邀请杜同学及其父母一同来到学校办公室,让学生和父母互相倾听彼此心声,平等对话。为矫正双方的情感认知及不当沟通方式,我安排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我眼中的你的样子”——父母、孩子各自说出自己眼中对对方的看法。并且用客观事实说话,切忌情感宣泄。
女儿眼中的父母:强势粗暴 偏袒妹妹 不在意我的感受 没耐心
父母眼中的女儿:脾气不好 任性 言语过激 不体谅父母
活动二:表达“我的担心”——如果再这样下去,我担心会出现的后果有......
父母(5条):恶化亲子关系,身体变得更差,没有人缘,怨天尤人,成绩下滑;
女儿(5条):没有安全感,讨厌父母,内心抑郁,习得性无助,对人生不抱期待
活动三:“把我说给你听”——双方陈述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表达对彼此的爱,并表态自己愿意做出的改变有哪些。
活动四:澄清正确认知,签下爱的契约——爱是理解和接纳,爱是承担责任”。
现场签下爱的契约,父母对孩子的承诺具体化:言辞温和理性 及时肯定进步 多关注情绪感受 对待姐妹一视同仁 学习了解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对父母的承诺具体化: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及时倾诉心事 遇事三思而后行 练习控制情绪 学习理性表达 换位思考
此契约书面化并落实到日常生活,每周一次反馈给我。
(三)肯定行为,持续训练
在后续的日子里,我更加关注杜同学的情绪变化,在班级也多肯定她的闪光点,在她低落时常常去抚慰,总是去帮助、引导其复盘不愉快的原因,教导她友谊不是控制对方,而是彼此理解和欣赏。此外,我还任命她为“班主任助手”,经常有空帮我干点小活儿,传个话,递个条,数卷子什么的。让她觉得被老师关注和信任,收获价值感和能力感。同时加强父母的亲子沟通辅导,让父母学习理解和接纳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多次家校访谈、心理疏导和一系列心理帮扶措施后,杜同学若有所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情绪也稳定了很多,从严重缺爱、四处讨爱到开始懂得自爱,历时近一学年渐渐融入了班集体。为进一步强化其正确的情感认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与行为的积极性,还有必要对杜同学进行一系列肯定性行为训练。但可以预见的是:女汉子的“玻璃心”正在逐渐坚韧,我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启示与反思
当缺爱的学生进入青春期,情绪性格上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波动甚至改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去探寻背后的原因,听其言,观其行,助其力,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级培训教程》,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版
[2]劳拉·E·伯克:《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