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叶海燕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校都应该重视的,重点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
        叶海燕
        泉州市永春县达埔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6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校都应该重视的,重点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将学科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实践精神。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的组织形式,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本文将围绕信息技术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整合展开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
前言: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分为四大领域,其中,信息技术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有效融入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并且将信息技术纳入到活动的实施过程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精神,合理运用班级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展开新的探索。
        一、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都是不足以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的任务的,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每次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科普知识。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想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就要先让学生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需求以及其基本的生长特点,按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单纯使用口头讲解的方式是很难让学生从本质上把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的。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可以融入信息技术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了解知识背景。
        例如:教师要教学“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根据基本的种植技巧,尝试培育一盆植物,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搜索种植植物的小视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给学生播放。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种植信息,声音画面和文本知识同步,能够全方位的丰富学生的认知。当然,种植毕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靠一支小视频是不可能让学生了解所有的细节知识的,所以在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是否还有种植方面的疑问,由教师亲自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原本非常复杂的知识框架,在一只短视频的时间内就让学生了解清楚了。接下来教师只需要用口头补充一些细节知识即可,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丰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激发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运用的主动性
        小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感受课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真正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学生就会发现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其实是很有限的。学生要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必须要懂得更多的操作技巧,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结合信息技术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爱劳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会引导学生参与一部分基础的家庭劳动,比如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等等。上课的时候,教师给学生讲解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简单了解了这些工作的操作方法,但是真正实践的时候,学生会发现教师在课上讲解的理论性知识往往是不够用的。根据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师只教学了擦桌子的技巧,并没有向学生传授洗抹布的技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互联网,一旦遇到不会的内容就去网上查一查。
        比如有的学生在擦桌子的时候发现,桌子的制作材料不同,擦拭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教师上课的时候是以大理石桌面为例展开教学,然而木质的桌子表面存在一些明显的沟壑,使用普通的抹布是很难擦干净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不同桌面的擦拭技巧。如果家里的桌子是木制的,可以使用较为柔软的抹布,以及带有软毛的刷子进行擦拭。如果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学生遇到了不同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先利用搜索引擎自主查询答案,经过有效的引导,学生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互联网的便捷性,不仅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保存、应用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素养
        小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教师必须明确,小学阶段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教师不能布置太多复杂的任务,如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从事一些有难度的工作,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的帮助下完成任务。一般来说,学生的实践任务结束之后,会有一个展示环节,然而,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是比较弱的,有时候学生拿着自己做好的作品站上讲台,半天都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这也会严重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率。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作品,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小组内部派出一名成员到讲台上做展示即可。
        例如:教学“环保道具制作”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利用环保材料和生活中常见的废品,电费维保制作成能够应用于生活的小道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较强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经过综合考虑,教师认为按照小学生个人的动手能力不足以完成如此复杂的项目,所以教师决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去网上下载类似的作品寻求灵感做出创新,也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制作技巧,制作结束之后,学生可以使用相机或者手机将作品图片拍下来,上传到电脑上,制作美观的PPT。课堂分享的时候,学生将PPT拷到多媒体上,结合多媒体上的信息提示进行分享即可。认真分析这个流程就可以得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流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会更多的操作技巧,有利于个人认知拓展,也能够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应当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综合实践课堂,从而提高小学生课程学习水平,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建设与培养,提高小学生生活认知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显英.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113.
[2]高显英.试探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J].新课程·上旬,2018(9):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