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琼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和平小学 广西 贵港 537135
摘要:引导学生阅读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初入校园,所接触的知识有限,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许多的知识理解不了,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这样才能够认识到更多的知识。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于词汇、字段的运用和理解,更是要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知识构建,确保能够将阅读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价值发挥到最大化。阅读是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途径,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是能够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发展;学生教育
1 小学语文引导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教师占据阅读主体地位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于阅读的教学模式一直处于探究的状态,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成为了迫切需要。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阅读效果一直处于探究的状态,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成为了迫切需要。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阅读效果一直不明显,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中,没有认识到学生在阅读的重要性,造成了老师对阅读课程的教学枯燥无味,缺乏教学乐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造成学生听讲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及时制止,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受到了影响,阅读效率低下,对阅读教学状态提升不起来。
1.2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不足
由于教师缺乏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了对文章的理解,教师缺乏对教材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在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时,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造成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力差,无法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阅读上,而教师并未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和教师在中分离开了,整个教学进度慢,效率低,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习惯,从而降低了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效率。
1.3语文阅读课程中缺乏个性化阅读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是比较重视文章中对好词好句的理解,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学生的期末考试,造成了学生在阅读课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并处于被动地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足够的引导作用,同时,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个性化阅读教育。由于语文教师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性,再加上学生对个性化阅读认识的理解不到位,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降低,最终导致了阅读课程教学在学生的教育中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2 引导小学生阅读的具体方法
2.1以问题引导学生,扩充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让学生自发的进行学习行为,兴趣是最好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领域的问题产生探索欲望后,能够产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被动的学习行为也会因此发生变化,转化为主观自愿行为,容易产生更多属于自身的想法和认识。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可以通过扩充教学资源,提出启发性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一课中,母爱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小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母亲的照顾。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除了讲解文中的内容,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生活化的实例引入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图片的内容以“平凡伟大的母爱”为主题。比如“在冬天的早晨,天还不亮母亲就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餐。”,也可以是一些简短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母爱与文中作者感受到的母爱形成对比。然后教师再去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体会文章描写母爱的细节,并且尝试仿照文章去写一些简短的与自己亲身经历有关的母爱实例,将读写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母爱的感受。在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文中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述母爱的?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感受的母爱相同吗?为什么这样去写?”,通过这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母爱是一种伟大且平凡的情感,常常体现于微小的生活细节当中。通过这样的教学资源扩充以及实践练习,学生的学习体会能够得到加深,也能够感受到作者表达中的真情实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强化有着积极的帮助。
2.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切形式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并灵活的使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全面的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逐步的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例如:在学习到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6 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可以先提炼出文章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以问题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当学生出现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时,及时地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3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改善阅读教学效果
首先,可采用游戏教学法,即将游戏元素与阅读知识结合在一起,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以游戏为吸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实现低耗高效的教学效果。其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创新挑战的阅读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主体知识的构建,可为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保障。类似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如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类比阅读教学法等,在今后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引导,不断对阅读教学方法做出创新,为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保障。
2.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除了利用课内的教学资源进行阅读教学,课外阅读也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引入一些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多角度的知识诠释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视频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在战争当中我国战士为了抵御外寇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份热忱。在学生观看完后,教师可以做出这样的引导“其实在我国的抗日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像五壮士一样的感人事迹,他们记录了祖国抗日过程中的每一个足迹,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阅课外书去回顾这段历史,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同类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了解中国抗日血泪史,激发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小学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小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开拓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阅读氛围与情境的打造、阅读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延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04.
[2]赵素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117.
[3]杨艳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J].课外语文(上),2020,(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