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雷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接庄街道第四小学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亦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学要取得突破,必须丰富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在此过程中,发挥阅读的作用才能克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上进行有效的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掌握良好的写作技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引言
从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以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但是在方式上,却缺乏创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创新阅读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在阅读中逐步积累字词句,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才能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目标。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价值分析
(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学任务导向,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有所创新,合理的安排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以提升阅读能力水平的形式促进学生写作水平。这也是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促进知识输出技能发展的重大考验。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靠平时的阅读积累,如果学生不热爱阅读,对阅读没有兴趣,那么,这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知识经验积累的重要阶段,也是完善他们思想,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时期。因而开展深入的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仅仅是课堂书本内容的有效传授,也是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阅读中国获取到的知识,从而在听说书写方面发挥出自己独有的个性优势。
(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实践中有所创造和发挥,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和学生实际没有进行深度的融合,没有发挥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独有的特色,这是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小学生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是不能孤立开来理解的,二者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若是一味的抛开其中一个方面只专攻一个方向,只会导致学生难以兼顾两者之间的平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无法高效提升,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完善。而将阅读教学与学生实际进行深度融合,则是发挥语文教学知识相互转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在阅读中逐步积累知识经验,在语文应用过程中,能够将获取到的知识转化成为学习成果,以多元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
(三)创新教师课程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的,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教师不断进行改善和革新,以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作为目标,将语文阅读教学推向另一个起点。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吸纳知识的过程,而语文实践是知识作用的结果,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教学现象,加强读写结合教学应用的能力和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阅读教学应该是作者、学生以及老师三方互动和交流的桥梁,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真情实感,从而在阅读过程掌握听的说读写的能力的媒介。在新课改的推动和发展下,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一致,教师要彰显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针对教学过程中不同文本的特殊性,深入解读文本教材,以灵活的变通能力,促使教学顺利开展。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立足于生活实际,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的主旨大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1]。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生活实际的元素渗透进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资源来辅助课堂教学的进行,拉近阅读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拉近阅读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关于西沙群岛的宣传片或纪录片,让学生在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等场景转换中直观体会到西沙群岛物产丰饶、景色优美的特点,以此来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在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和视频,模仿本文的写作特点,写几句关于自己家乡或者周围景点的介绍,让学生发散思维,这样,既能够巩固学生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也能够与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的动力。
(二)把握好语文教学的节奏和方向
语文教师在授课教学的时候,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化水平。这就出现了应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也有所区别。有时候会出现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回应教师的问题,但是阅读的效率却并不高,有些学生虽然反应不热烈,但是阅读的质量却很高,这些现象的产生其实跟教师的阅读教学不够细致化,没有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和方向有关,学生的气质各不相同,教师要及时对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反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课文写作方法和精彩词句进行梳理和剖析,考虑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的能力差异,定期以写作训练、阅读题训练,来测试每个学生对阅读的各个环节存在疑惑最多,以此分析学生更欠缺的是哪一部分的知识,力图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深入掌握阅读的方法,避免盲目教学的情况出现。
(三)延伸课堂阅读内容的范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延伸和拓展阅读内容的范围,丰富学生阅读知识的储备量,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的技能。
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只用书本上的知识来教学,那是完全不够的,《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教师需要有意识贯彻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草船借箭》相关的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适当插入另外一些关于诸葛亮这个人物的一些故事内容,将课内教学拓展到更加宽广的领域,来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的阅读指导,如在阅读过程中,将一些材料中描写人物的段落和字词抄写下来,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从深入分析和探究中学会作者写作的手法,在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方面加强阅读能力。
(四)应用思维导图助力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助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课文和阅读的内容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得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记忆[2]。如针对故事情节较为突出的文章,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进行阐述。教师在讲授《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故事发展顺序以及场景转换来进行梳理和描绘情节脉络:故事的开始——海力布从鹰爪下救了白蛇,获得一块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故事的发展——海力布拥有宝石,但是不能将动物说的话讲出来,否则会变成石头;;故事的转折——海力布听到大山崩塌、洪水淹没的消息,劝解乡亲们搬家,乡亲们不信;故事的结局——海力布说出事情经过,变成了一块石头。在一步一步的环节分析中,思维导图运用到文本阅读当中,加强学生对课文知识、技能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的认知能力,在富有逻辑的思考学习的基础上,使思维导图的价值充分体现到学生阅读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结束语
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地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好提升他们阅读能力和实践运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仕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汪圣龙.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与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
[3]贺浩宁.小学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向互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
作者简介:郑春雷(1979.02-),男,汉,山东省济宁市,本科,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接庄街道第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