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新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363215
摘要:数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帮助。随着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创新的突破。在创新教学的背景下,确保不同层级学习水平的学生同步吸收数学知识是关键,基于这一要求,分层教学就显得更为必要,而相关教师也应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不断创新教法,同时引入更多教学资源,以结合教材开展综合性教学,助推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科学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文章将重点分析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策略,尤其是以分层教学为核心的创新教法。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的同步提升并非易事,还需以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引导,因材施教,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凭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出色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切实提升学习实效。而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具有有效促进作用,一来可以在学习资源、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指导等几大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从而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对症下药取得更佳的效果;二来能够启动以优带劣,全面覆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有技巧地学习数学,探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其中的奥秘。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探究分层教学法在数学中的创新应用方式,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整体教学效率得到质的提升。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因势利导,促进提升
一个班级中往往存在多个学习层级的学生,这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出现后进生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是统一的,只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同,对于学优生来说,其理解能力较强,与其他学生相比可能只需花很短的时间就能获得知识的深度吸收;而对于后进生而言,理解能力稍弱,对于知识的吸收只能停留在表面,成绩自然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相关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层,因势利导,采取班级中的小组细分化教学,兼顾不同接受能力层次的学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对整体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包括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判别等等。随后,通过课堂提问初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紧接着利用一些例题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指导。像对于接受能力、水平较弱的学生就可以设置基础的题目,如只要对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就能正确解题的题目,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信心。而对于学习力更强的学生而言,就可设置考查数学思维灵敏度的题型,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考虑多种组合方式,通过用题目的深度来提升学生求知的兴趣,深化课堂的教学。通过引入分层教学的创新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趋深培养,构建更具有深度、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对教法进行分层,因材施教,全面教育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学科教育中不可逾越的一个环节,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取分层教学就是基于创新教育背景所产生的新教法,对于推助全面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不具备分层教学的思维,通常都是大班化教学,海量知识机械式输出,导致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整体课堂的学习氛围就很难带动,教学效率和质量也难以优化。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像分层教学这种因材施教性质的新型教法,以此促进全面教育,助力学生深化数学素养。
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为例,教师就可透过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理清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数”与“形”之间的转变关系,深化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应用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先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方程式之间的图形差异来深化两者之间的联系;接着,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探讨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利用图像的教学方法来讲解方程组求解的步骤,通过对函数以及图象的分析,使同学们能够精准把握所学内容。可见,教法的分层,由浅入深能够促进全面教育的落实,并助推因材施教生根发芽。
三、对资源进行分层,因人选材,提高实效
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其涉及面广泛,像教学与学习资源就是该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分层教学的理念运用到资源的分层中,即因人选材,具体来说,就是将不同层次的资源分给不同学习层级的学生,如此,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够接受或是比自身能力略高一些的知识领域获得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对资源进行分层对于分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实效性也很有现实价值。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对资源进行分层的重要意义,打造具有层次感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开展有关《因式分解》知识的教学中,其分解方法甚多,灵活多变,且分解方法的运用以及便捷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使用便利,但理解不易且适用范围受限,但也不乏通用的方法,学生之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像对于学优生,在要求他们掌握全部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输出十字相乘法这种较为便捷的分解方法,如在例题多项式x2-3x+2的分解中,就可采用十字相乘法来简便计算流程,即(x-1)(x-2);而对于理解稍弱的学困生而言,就可让其利用公式法这种通用的解题方法,即采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如例题:8y∧4-2y2,按照公式法进行解答,依次为原式=2y2(4y2-1)=2y2(2y+1)(2y-)。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层和分配,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能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优化,并且课堂的实效性也会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一直是教育中的核心理念,而基于该基础上所建立的分层教学模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另一方面也能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故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对学生、教法以及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层,以此创新优化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陆迎娣.“因材施教”——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下),2017(12):208.
[2]蔡文兵.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90.
[3]孔庆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的路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