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下)   作者:林倩旭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培养其思维灵活性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林倩旭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2150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培养其思维灵活性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特征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便利条件。本文将针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利用,为国家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能够利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在艺术鉴赏过程中加深对乐曲内涵的理解,提升艺术素养,还能够在平时生活中通过灵活的思维模式抓住事情的本质,提升综合实力。教师可以通过联想教学法、丰富教学内容、巧设问题、对比教学法多种方法为提升思维灵活性提供便利条件。
        一、运用联想教学法,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还需要在欣赏和感悟的过程中激发艺术潜能,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1]。教师可以采用联想教学法带领学生感悟音乐中的艺术美感,通过语言和音乐的引导让学生在脑海中将抽象的音乐内涵转化为具体的景象内容,在眼前逐渐浮现出来,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另一种表现形式的音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以“蓝色的探戈”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段没有音乐伴奏的探戈舞蹈视频,让学生在不受到音乐影响的情况下了解探戈的具体舞步特点,之后再播放乐曲《蓝色的探戈》,在播放乐曲之前提出:“同学们闭上双眼欣赏这一段乐曲,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如果有两位舞者在这段音乐的伴奏家跳探戈舞,会使怎样一番景象?”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描述舞者的舞步和动作,引导学生在联想过程中产生具体的印象,保持思维的高速运转,锻炼其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开拓视野
        部分音乐需要配合相应的其他形式的表演形式能够体现出更大的学习价值,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乐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扩展性素材帮助学生开拓视野,通过多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乐曲的魅力[2]。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播放乐曲的时候展示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中感知下产生更加丰富的体验。
        以“穿越竹林”的教学环节为例,该教学内容是电影《卧虎藏龙》中的场景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中使用该配乐的视频片段,丰富教学内容,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观看完视频的感受。

教师在讲解该乐曲的艺术内涵和文化魅力时,可以将乐曲特点和视频中突显的主题内容相结合,提出:“通过舒缓而优美的音乐旋律和视频中人物惆怅而悲伤的人生进行对比与烘托,能够令观影人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提升观影体验。”借助该视频内容教师可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
        三、巧设问题,激发思维能力
        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在求知欲和探索欲的不断推动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艺术因素的潜在内涵巧妙设置问题的内容,在问题的引导下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锻炼。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先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其中蕴含的内容挖掘出来,挑选出合适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资料,在针对资料内容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内容需要能够直接引导出教学内容,还需要蕴含足够的研究价值。
        以“斯娃尼尔达圆舞曲”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可以将A段音乐播放出来后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感觉这段乐曲十分熟悉,大家在听一遍这首乐曲找出相似的乐段。”在学生找出相似乐段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其实是一种复三部曲式,谁能够说一下三个部分的区别?”通过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之后针对复三部曲式的应用范围进行详细讲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思维灵活性。
        四、对比教学法,激活换元思维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多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音乐的内涵。对于同一种主题的音乐内容,受到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影响,将会展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具有相同主题的音乐形式,通过两种音乐的对比与分析理解其内在差别,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3]。在带领学生了解两种不同音乐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两者的差别进行探讨,之后再进行总结和概括,讲述更多深层的内在含义,帮助其了解两者的差别。
        以“摇篮曲”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提出:“摇篮曲是妈妈为抚慰摇篮中的婴儿而演唱的歌曲,主要体现妈妈的爱与温柔,老师这里准备了两首不同的摇篮曲,一首是德国的摇篮曲,一首是中国的摇篮曲,大家听完说一说有什么区别?”在学生听完两首音乐并进行激烈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针对每种摇篮曲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介绍,激发其换元思维能力。
        结束语:音乐的展现形式和理解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不同的思维模式能够在音乐的欣赏和领悟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内容,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音乐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实现思维灵活性的不断提高,促进其全面成长与发展,提升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延德.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界,2020(01):28-29.

[2]吴永梅.浅谈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J].家长,2020(01):93-94.

[3]林海燕.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究[J].学周刊,2020(0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