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瑜
南充技师学院
摘要:在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之中,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降低学生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学习的抵触和反感情绪。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专业教学当中,既要更新自身的教学思维,明确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内容,又要对现有的专业教学手段予以丰富和扩充,以此来调动学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致和动力。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具体方法
从目前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中还是有颇多的问题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平时的专业课上,偏重于学生对于一些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一直沿用着传统的专业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一直提不起兴致和动力。另一方面,则是中职学校的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偏低,很难主动的参与到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工作的难度。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说明:
一、更新教学思维,确立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内容
由于部分教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脱离学生专业学习需要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准。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想要提高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准,需要从思想上做出调整,根据社会对于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的现实要求来合理的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
举例来说,为了保证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质量,使其满足社会对于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一方面,需要教师立足于专业的优势,确定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育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合理的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比如,在“滤波电路”一课的教学之中,多数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了解一些常用的滤波方式,理解电容滤波的工作原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与之相关的计算。为此,教师在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时,需要将“滤波电路工作原理”这一部分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教师则需要从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出发,紧紧围绕学生今后的就业来制定具体的专业人才培育计划,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展开专业教学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准。
二、增添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致
对于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来说,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致和动力,是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准的关键所在,为此,在平时的学科教学当中,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被动式专业教学方式,选择一些更加贴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授课,从而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致和动力的基础上,一改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枯燥无趣的局面。
举例来说,在“单级放大电路的组装与调试”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致和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手工焊接的五个步骤是什么,在这些步骤当中,需要注意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进行讨论,从而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找出该问题的答案,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就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此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灵活应用自己在专业课上所学习和掌握的一些知识进行单级放大电路的组装与调试,从而在技能比拼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三、整合教学资源,提升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质量
在当前的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之中,有不少的中职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资源落后,教学的内容明显滞后于社会对于专业人才需要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对于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育以及校企之间的共同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资源。为此,想要实现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准的提升,还需要教师关注和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掘各种电子技术专业方面的教学资源,以此来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举例来说,在“固定偏置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优势,密切和社会、企业、其他中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就“固定偏置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一课当中所涉及的一些专业上的问题进行交流,参考和借鉴他人的一些优秀的人才培养经验。另一方面,则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优势,在丰富学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总的来说,教师在平时的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和重视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准的提升,积极寻求和探索能够指导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方式方法,通过整合专业教学的资源,以此来不断的提升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准,有效的满足社会对于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国平. 中职电子电子专业教学的创新路径分析[J]. 中外企业家,2018(27):163.
[2]陈祖光. 面向就业,与时俱进——中职电子电子专业教学试谈[J]. 中国培训,2016(0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