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平
漯河市召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河南省漯河市 462300
摘要: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统整与融合,是21世纪公民实现自我与终身发展需要所应具备的关键品格与行为能力。 本文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十二个方面的内涵,指出了教师实践发展核心素的四条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核心素养;内涵;实践路径
引言
近年来广大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过少,对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多停留在概念的界定、内涵的探讨和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但是对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维度界定尚少涉及,对其实践路径少有研究。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学校教育及学科教学中,作为培养学生与推动学校教育变革关键影响因素的教师,衡量其专业素质重要标尺的核心素养必然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人才培养标准的变化。
一、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维度及其内涵
1.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职前和职中应该培养和发展的正确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社会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三个维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因此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养。
2.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所具备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所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所要求具备的公民核心价值观念。教师应该成为培育和实践上述价值观念的典范。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做好学生价值观的引路人和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才能带出学风正、班风浓的班集体。这既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更是国家持久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国家提出了培养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他科目的教师也必然要“身正示范”,才能“学高为师”。
教师发展核心素养还包含自身形成的必备品格,即自律、尊重和责任。自律是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从教师鼻祖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到近代中国曾国藩“修身律己”,为人师者,自律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满足教师“德高为范”的社会要求。尊重他人是教师处理人际关系所必备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对前辈同行同事的尊重、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其他人的尊重;处理事情方面即表现为实事求是、对科学规律和科学事实的尊重。爱与责任是教育的真谛,教师正是对教育事业有着浓烈的爱和责任感,才能在相对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教师只有对学生给予爱,才能收获爱;只有付出责任,才能收获幸福,师生之间的心灵之花才得以浇灌而常青。
教师发展核心素养要形成的关键能力即教书和育人的本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是兼具知识传承和时代育人的双重身份,只有这样才能肩负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担当。教书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过硬的专业技能,育人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教书和育人从来都是合二为一的整体,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从来就不是好教师,更与“四有”好教师相违背,只有既育人好又教书好的教师才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这也是在教学一线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3.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必然要求由全面发展的教师来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素养即社会素养、教育素养和学科素养,主要包含十二个基本点。
社会素养体现的是教师具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主要包含家国情怀、师德规范、文化底蕴和责任担当等;教育素养体现的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技巧,主要包含教育理念、教学技能、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等;学科素养体现的是教师学科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包含学科理念、学科方法、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等。教师只有具备家国情怀的社会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爱国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只有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从学科专业方面认识世界。
教育素养是成功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的专业能力指的是教师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及教学的基本原则,对教学进行设计并实施教学的能力。教学技能包括教师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等;教师通过自主阅读更新教育理念、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通过广泛阅读和专业阅读增强信息来源,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大大改进教学效果,因此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是教师必备的素养。教师较强的专业能力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即体现出很深厚的教育素养。
学科素养是教师通过先进的学科教学理念和学科教学方法,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科教学深入浅出,知识教学融会贯通。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科素养,使学科教学的魅力得以展现。只有教师具有很深的学科素养,才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中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
从教育理念的学习到教学实践的提升,均需要从教师个人和教师发展研训机构两个层面开展工作。教师的个人成长愿望是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驱力,教师发展研训机构的顶层设计是教师发展的外驱力。在教师培养的实践中,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以下四条路径对发展教师核心素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向名师学习彰显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发展核心素养要从榜样开始。教师需要学习借鉴的榜样首先是身边公认的优秀教师。新教师的榜样来自两个层面,即学科教学的榜样和班主任工作的榜样。唯有通过身边的榜样、团队的力量唤醒迷茫,主动学习优秀教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经验,用优秀引领成长。
2.和书本对话扩展阅读的视界。阅读素养决定着一个教师的生命力,教师通过阅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创新教育情境和点燃教育激情。书本知识是智慧的结晶,包罗万象,既有古人智慧,又有今人成就。教师通过书本阅读与古人对话、与名师对话、与自己对话,是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捷径。
3.注重实践反思的论文写作。不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重习惯培养、重作业训练,教学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存在重教师教而轻学生学、重分数提高而轻情感培养、重教学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的现象。教师浅层地教,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对教材解读、试题分析、课后反思、教学改进和课件制作等实效性工作不重视,自主书写反思成果较少,凡此种种严重制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教师只有注重积累和反思,将教学经验结合教育理论,以教学论文的形式呈现;通过由浅入深、由教育现象到教育本质的溯源,才能学会应用教学原则和教育原理,高屋建瓴地指导教学实践,实现发展教师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教育研究,2016(11):8-18.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 孙兴华,薛玥,武丽莎,等.未来教师专业发展图像:欧盟与美国教师核心素养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9(11):86-91.
本文系2020年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LHKT2020172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