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菲
忻州市岢岚县桃园昇实验小学, 山西 忻州 036300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语言学科,是学习所有课程以及日常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工具。在小学课程中,语文的地位举足轻重,语文学习成绩会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普遍实施,对小学语文阅读较之前有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以燎原之势席卷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相结合,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教学;融合
导言:
现在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语文教育必须寻求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1 信息技术在小学阅读中的地位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理解力、认识力不足,接受知识的速度往往比较慢,很难适应自主化阅读的要求,影响教学工作的进度。因此,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总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产生厌学心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以小学生更加愿意接受的动画片、朗诵、歌唱等形式进行展现。信息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可以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现实化。通过改变语文阅读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布置下来的预习任务自然能够预期完成,小学生的成就感有了,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
2 信息技术在小学阅读中的具体应用
2.1 营造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纵观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在教师照本宣科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拿着书本站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低头俯在课桌上,闷闷不乐,整堂课的氛围异常沉闷,一些学生在一提起语文课,就觉得无聊。瑞典著名的教育家爱伦·凯曾说过: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课堂环境同样如此。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放下内心对学习的戒备,自主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之中,还可以产生表达欲望,乐于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获得发展。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以《鸟的天堂》为例,在导入活动开展中,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群鸟飞跃溪流,盘桓于大树的画面,并配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一听到清脆的鸟叫声,学生们不由地精神一振,眼睛自觉地盯着大屏幕。在看到群鸟飞翔的场景的时候,其感到异常兴奋,发出“好壮观”或“好美”的呼号。学生情感的调动自然而然地创设了积极的课堂氛围,不少学生纷纷看着画面,进行交谈。趁此机会,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鸟的天堂吗?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了探究兴趣,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投身到阅读教学活动之中。
2.2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课堂
在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进行处理,让文字变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成为一曲曲余音绕梁的天籁之音。比如,在讲解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曹冲称象》的故事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动画片中的细节,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寓教于乐中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既减轻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压力,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小学生学习的文学作品大多浅显易懂,但是也有一些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作品,如科普性说明文、截取的名人传记、名著片段、诗歌等。受认知限制,大多数小学生并不能很快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这个时候,信息技术的作用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了,教师可以提前下载相关的视频,在课堂讲解的时候放映出来,让原本晦涩而又呆板的语言充满活力,小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再如,讲解五年级上册中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下载好相关视频,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小学生明白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水深火热的现实。如此,便可以让小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思考的问题。随后再通过多媒体讲述一些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在潜移默化中将爱国主义植根在小学生的心底,引导小学生向先辈学习,向英雄致敬,树立正确的三观,我们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3 用信息技术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对于求知欲望比较强的学生,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这一类学生往往在课后也不会闲着,这些学生很容易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问题。小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一旦遇到阅读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就会严重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只需要借助相关的App,教师和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面对面交流。学生课后遇到阅读问题,教师可以在线提供帮助,能及时解决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阅读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阅读不再只是小学生的独角戏,只要小学生愿意,随时随地就可以和老师交流。这是信息技术对语文阅读的一大贡献,也是小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2.4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文本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学习。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以《爬天都峰》为例,就我执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其没有见过天都峰,在理解文本的时候,无法在脑海中建立天都峰印象,自然无法意识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搜集了天都峰的旅游片和说明,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将其制作为微视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则利用多媒体展示此微视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看到雄伟壮丽且坡度较陡的天都峰,在视觉的冲击下,自主建立深刻的印象,同时发出“好难爬”这样的感叹。在学生“感同身受”的情况下,其自然可以结合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对孩子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理解文本内涵,自然意识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还要与其他人相互鼓励,互相学习。如此教学,不仅在学生自主感知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使学生在体验中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
3 信息技术为语文阅读开辟新道路
语文作为一种基础的语言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家长在双休日都会带孩子到一些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参观,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这些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知的跨度非常大。如果只是单纯地带着小学生去观看,并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时候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文化活起来。馆藏里简单的物件经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可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例如,央视曾经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就抛开以往的栏目模式,请来人们耳熟能详的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这样一番操作,让文物不再只是馆藏中冷冰冰的物件,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存在。观看这类节目后,今后学生在阅读相关类型的文章时,不会显得太突兀、生涩,更有利于其理解和接受。
4 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的地位不可忽视,教师必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地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庆华.浅谈小学语文识字、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下的教学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19(01).
[2]王洋.学生理解视域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薛彤.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