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上)   作者:王朝荣
[导读] 近几年来,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也成为教学重点,教师应当采取科学对策来加强教育指导。
        王朝荣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嘎吉镇中心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3
        摘要:近几年来,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也成为教学重点,教师应当采取科学对策来加强教育指导。现如今,劳动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进行数学知识点讲解中,更应该积极展开劳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本身此教育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就比较差,更应该通过劳动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加以分析,也总结出几点可行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劳动教育
        前言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准确分析以及利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一些相关的劳动教育的资源,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前提基础。劳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要素,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素养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社会价值,不断培养高素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涵盖了不同方面的内容,其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智慧,还能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延伸。
        1小学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应用现状
        1.1学生参与程度较低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可以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但由于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相互分离,教学规划更加严重,导致参与学生人数少,课程效率低。
        1.2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的教学模式相对简单,教学的灵活性非常有限:只能在课堂上解决,导致缺乏实践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导致小学数学教育中劳动教育渗透的现象不足。
        1.3对教学的过程缺乏重视
        当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时,整个教学过程会变得非常重要。在目前的教学状况下,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只注重数学教学的结果,导致在课堂教学上很少渗透劳动教育,这种举措并不高明。
        2劳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2.1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的方式,通过劳动人类可以获得文明的进步以及发展,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托于数学文化,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以及认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实际上教材中就已经出现了数学文化的内容,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古人计数”中,就提到古人是如何用数字记录劳动结果的,教师在进行此类数学知识背景铺垫时,要从劳动的角度向学生传授知识诞生于思考,向学生介绍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了文明,向学生植入劳动创造智慧的理念,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正确看待劳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端正学习态度。
        2.2通过数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具备知识,也要让学生适应外部社会环境,劳动教育是帮助学生构建社会实践经历的有效措施,只有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感受劳动的辛苦以及不易,从而通过直接性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劳动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认知习惯,通过在劳动过程中总结经验,掌握积累经验的方法,获得动手能力的提升以及改善。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课本中出现的“整理房间”课程,教师会先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何为分类,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掌握分辨事物共同属性的方法。此时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生可以将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自己动手整理房间,实现手脑联动。
        为了增强数学课程中的劳动渗透,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制作互动游戏,让学生在一堆杂物中做好分类整理,也可以融入小组竞赛比拼模式带动学生学习。在数学学习和感受劳动的过程中,这种数学活动实践能够将数学学习和劳动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久而久之,也利于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在进入社会之后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2.3运用数学文化,清楚劳动的价值
        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属于人类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形式。譬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古人计数(11~20不同数字的认识)”课堂中,改版后章节内容的课题从之前的“捆小棒”转变为“古人计数”,同时添加了“古人计数”的相关实景图。利用数一数,充分认知比10多1的数时,教师鼓励学生读出11~20相关数字后,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大家都能够认识这些数字,不过大家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吗?教师从“古人计数”文化入手,教导学生模拟古人运用手指头数羊,数到10后,手指头已经不够用,所以衍生出全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了解十进制的起源,渗透了数学文化,使学生认知到教学不只是了解11~20不同数字的结论,更需要利用“古人计数”的经典故事,逐步渗透自然数的形成以及演变阶段。
        2.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来源我们的生活。许多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导致很难学习数学的本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师应该在设计数学教育内容时结合生活现实,并根据生活的实际内容渗透劳动教育,而生活的实质就是劳动。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结合生活来思考问题的答案。这种情况在学生生活中很常见。学生知道数学在思考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改变学习数学仅用于考试的误解,这种接近生活的数学可以是有效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本金和利息计算,还要学习纳税人依法负责纳税。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将这个实际问题应用于数学课程的好处。在未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劳动教育将贯穿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以及生活教学的实际设计。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2.5开展实践劳动活动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和内容都较为复杂和抽象,单纯地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是无法完全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必须要借助生活实践活动,来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并引导小学生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对小学生渗透劳动教育,也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口头教育,必须运用实际的劳动活动对小学生开展教育,才能让小学生在劳动活动中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劳动的道理和意义,提升劳动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和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劳动和数学完美地进行融合,将数学知识和劳动合理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和技能的提升,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素质教育快速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有效地挖掘数学教科书中的劳动教育材料,就会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数学课堂中的劳动教育功能还有待挖掘、捕捉,只有抓住机会对学生的思想脉搏进行教育,不断摇摆学生的心弦,相信点点滴滴的渗透传授教育,终将达到劳动教育和智力教育这双重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术磊.智慧·价值·文化:劳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生意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3):19-21.
        [2]邹慧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文学少年,2019(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