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上)   作者:骆梦兰
[导读]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多变,利用这些多变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不断推出新颖的数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具有探索意识。
        骆梦兰
        吴川市海滨中心小学  广东省 吴川市  524500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比较多变,利用这些多变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不断推出新颖的数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具有探索意识。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能够锻炼学生的素质。创新意识的培养符合我国教育创新发展要求,为我国创新发展增添动力。本文分析了现有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价值,通过营造创新氛围、创建问题情境、开展实践探索等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探索
        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开展过程中,应该将传统的知识进行多样化包装,学生能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侧面理解,实现创新意识的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对具有创意的观点给予鼓励,使学生对于发言更加积极,能够将更加新颖的观点表达出来。通过创新能力的针对性培养,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培养成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的重要部分。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下,很多国家对中国进行了科技封锁,导致中国科技发展遭遇卡脖子问题[1]。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关乎国家的未来前景。虽然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应提高认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拓展,使学生具有自主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奠定创新基础,使学生受到创新文化的影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主动创新,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增添动力,学生也能够在社会中有更强的竞争力。数学具有多变性,需要学生应用多种思维方法解题,所以数学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的空间性和逻辑性,让学生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思维发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创新的方式完成对数学内容的解读。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条件不足,要求学生通过统一规范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效率很高,但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现代化教学中,应尽可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够给予学生不同个性更多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加独立的人格。只有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才能够使我国的人才在未来适应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增添动力。
        二、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应用严格的管理方式,造成学生的天性被压抑,相应的创新意识也没有办法得到发挥,对学生个性的成长不利。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天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将教师看做学习上的朋友,这样就能够拉近师生距离[2]。学生的心理屏障被打破以后,便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能够向老师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新颖发言,发现学生具有创意之处,并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更加积极。
        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图形转化为书本上的图形,让学生对不同图形有更为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品中包含的图形,课桌椅、书本、直尺等物品有四个角,所以这种有四个角的图形为四边形。而三角板、自行车车架等物品有三个脚,所以这种具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为了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画出△ABC,并且在BC边上标注一点D,连接AD,那么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知识自由发挥想象,通过自主思考和用纸标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ABC、△ADC、△ACD,这种查找三角形个数的方式可以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式,三角形并不是单独的图形,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新的三角形,创新思维得以形成。
        (二)应用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思路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有限,在这种程度下直接进行创新存在较大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创建问题情境,梳理学生的思考方向。数学教学课程可以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曾经数学家经过创新,发现问题解决过程的喜悦。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可以逐步实现独立发现问题,并且可以应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3]。数学知识具有结构性,教师的教学过程不需要全盘托出,这样会导致学生养成不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建立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问题研究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形成个人化的创新思路,为创新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圆的周长发现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乐趣。教师可以使用班级内的水桶作为教具,向学生提问怎样测量水桶的直径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了多种测量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将水桶放在纸上,按照水桶的形状画出圆圈,再用直尺进行测量。有些同学说直接用直尺测量水桶最长的位置就可以。有些同学说要准备好三角板和直尺,使用三角板垂直于直尺放置,这样就能够测量出水桶的直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最终得出水桶的直径为35cm。教师再准备一根没有弹力的绳子,让绳子围绕水桶转一圈,在一圈处将绳子剪断,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最终得出绳子的长度为110cm。教师可以向学生发起提问,那么绳子的长度和直径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并不是整数倍,而是得出了绳子长度是直径的3.14倍,教师可以直接引出,圆的周长比直径是一个定值π,其精确数值为3.141592657.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创新的喜悦,发现创新的价值。
        (三)构建实践问题分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小学数学课程与生活实际高度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小学阶段知识的这种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目前,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被家里捧为掌上明珠,造成学生的生活能力变得很差。教师不应一味依从学生的要求,而是要构建起与实践相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通过实践方式提高数学创新能力。
        例如在比赛场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实践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找到8名学生站在讲台上,开展握手互动,每位学生都和其他学生握手,一共会产生多少次握手呢?在实践观察中发现,第一位学生需要和其他7位同学握手,第2位需要6位...,以此类推,最终得出7+6+5+4+3+2+1=28(次)。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够使学生的成就感加倍提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具备创新思想,能够积极以新方法解决生活疑难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结语
        教师应该在初期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能够通过数学问题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创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可以营造和谐的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意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路更加多样。在实践问题分析中,学生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添强学生学习数学动力,能够使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使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操先琴.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9(07):82.
        [2]马为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科技资讯,2020,18(09):177+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