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碧玉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660
摘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可以弥补传统教育体制的不足,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本文探讨了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学生若思想道德、心理出现问题,不仅有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交流,而且有碍于社会的发展。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实新课改提出的“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加强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小学生身心发展并未成熟,学习的繁重和压力让部分学生产生学习焦虑。而他们又善于模仿周边人物和言语,同时小学生的抗压能力、自制力、排解情绪的能力皆较弱,导致小学生易沉迷于游戏、电子网络、追星等,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较大障碍。然而,学生分辨事物的能力相对较低,并且容易受到不良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不良心理。一些电影和电视节目中经常发生暴力事件,如果老师和父母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那将导致学生习惯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更容易产生厌学、逆反、孤僻等消极和负面情绪。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意义
(一)加深教师对学生的认知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积极有效结合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增强教师的学习心理和思想教育内容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逐步完成老师心理健康教育B证、A证的培训,进而更科学有效地制定学科教学计划,为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做出贡献。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事实,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行为,将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因为一些学生的心理不成熟而容易产生行为不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教师应能够对小学生的行为做出判断,然后决定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以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二)促进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施
在小学德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开展有关德育讲解的教育活动,教学方法相对简单,没有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现阶段,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情绪宣泄和重点转移技术,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德育课程。丰富学科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中教学活动的乐趣,可以极大地促进道德教育中学校教学活动的实施,这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三、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对策
(一)用爱心感化,温暖学生心灵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看到学生的更多优势,以便尽可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老师对学生的误解和不信任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对抗。在学生时期,教师仍然是他们理想的目标,也是公平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照顾、理解。如果教师缺乏理解力和爱心,无法热情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却公开批评,学生将会对老师感到失望,对课堂失望,并容易与团体分离。
例如,我们班上有一名同学,上课爱捣乱,作业也不交,爱和同学打架。于是,我进行了家访,得知他父母早已离婚,他从小由外婆抚养,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他自卑、容易冲动,甚至有点自暴自弃。此后,我更加关注他,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有一次班级搞大清洁,我看见他还帮助一位瘦小的男生抬水,我马上表扬了他乐于助人、心地善良。
此后,我一发现他的闪光点就及时表扬他,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渐渐地,他拥有了自信,与同学也逐渐和睦相处,自然而然,他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升。
(二)密切关注学生,渗入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准备充分的课程。在课程开发中,必须将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有效地嵌入课堂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发展需要等因素,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注意单亲家庭,并帮助他们形成理想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解释如何相互交流、积极和客观地看待自己,以及在遇到问题后如何寻求帮助并正确解决问题。
(三)开展家庭亲子活动,助力学生成长
新时代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过高,家庭教育内容过于片面,影响了孩子的全面综合发展,阻碍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多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家长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正面家庭亲子活动,更有助于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可以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在制定科学计划中展开亲子短跑、接力、跳绳、羽毛球等,助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强化身体素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在每天半小时阅读、每月一本书的阅读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开展亲子社会活动,在参加志愿者、参观养老院等活动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助力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培育小学生健康心理。
(四)完善心理教育,提升学生抗挫折认知
培养小学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关键在于小学学生能拥有对抗挫折能力的认知,了解何为压力、何为挫折后,进而才能有针对性、科学地、完善地去缓解这些压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而养成一个健康的心理,以此才能更为勇敢地面对来自社会四方八面的压力。
首先,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部分小学学校还没有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但小学阶段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若是不及时纾解,可能加深小学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为此学校可建立一个心理咨询室,若是无条件班级也可成立一个小型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匿名心理箱。即心理咨询热线由学校研习过心理学的老师负责,为电话和网上匿名板块;班级心理咨询箱即类似于“吐槽发泄箱”,但班主任可每天打开了解情况,若有问题及时引导小学学生接受心理咨询,辅助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档案需要学校或班主任收集完整的心理调查问卷,学生答题完毕后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建立心理档案,并针对心理较为敏感、脆弱的学生建立心理追踪卡,展开科学、合理的心理谈心、心理辅导等,主动化解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
最后,开展心理讲座。小学阶段教师不可能及时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问题,借助于定期的心理讲座,借助于广播或操场,以一个主题来展开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压力变动力”、“理性认识挫折”、“小学生人际交往指南”、“考试心理辅导”等等。丰富的心理讲座促使小学学生明白他们遇到的挫折并非独一无二的,这是常见的心理挫折,勇敢跨过即可面对更好地未来。进而在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抗挫折认知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小学学生战胜挫折。
结论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树立分辨是非的观念,真正成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同英.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31).
[2]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