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 广东省 佛山市 528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目标。因此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所有的学习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结合了自己近些年来工作的实际经验,文章逐步分析初中历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给出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前言: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多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记硬背,教师偏向于采用板滞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分数有保证,但对于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历史这件事上却收效甚微,这并不利好于学生学业的向前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变得越来越必要也越来越重要,新课改也明确了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目前的初中学生自身的思维意识尚不成型,且相对来说不够成熟,因此他们对于外界的环境充满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需要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把控,展开科学的教育方式去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升,逐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方式不仅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会促进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及高尚品质的形成。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教学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错位。教学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中的客体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讲解引导和辅助理解的作用,教师应该先独立思考的这些步骤,教师更关心自己是不是已经将知识传递给了学生,而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反馈,这样学习的成效无从考量,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无长进。第二个问题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深刻。学生在学习中把应对考试看得最重要,把取得高分作为最重要的学习目标。而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是由历史内容和其社会功能组成,其中“历史内容”这部分占据了应试教育考试很大的比重,靠熟记硬背和写题套路公式应对考试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鲜少再去探究历史内容之后的社会功能。升学压力越大,学生越是没有意识去探究历史学科社会功能的那一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薄弱。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做好课前预习就是带着“问题”进课堂。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对于历史课本中有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这些知识的盲点、疑惑点记下来,带着这些疑问来听课,在课堂中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还可以组建微信群或者钉钉群等学习群,学生可以把自己课前预习的疑问发在学习群里,这样方便老师了解到学生有怎样的疑惑。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其本身就是围绕着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步骤进行,做好课堂预习即是做好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发现问题”,这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步。
2.情境化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情境”有两个含义。它的第一层含义是写“实”,指实际存在的物体、场景和环境。
历史课堂上的创设情境多利用的是“情境”的第二层含义。情境化教学模式的代入感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融入到历史课堂中,使学生的情感较快融入到历史事件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历史课堂教学本身的特质就是其开放性和共融性,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何为历史真相,会因人而异。教师可以把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抛出来让学生展开讨论、说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之中,要着重还原当时的历史真相,对以往的历史定论进行大胆的创新,这中思维方式会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课的教学中,具体分析发现,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通过兼并和吞并战争先后灭六国,完成大一统,开启秦朝,同时也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混乱、割据局面,大体上结束了战争动乱,秦朝是我国第一个集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自此,我国开启了封建史新篇章。秦朝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央集权制度是首创,其中统一文字、货币及其度量衡也是其经济系统的发展象征,统一车轨,开辟南疆区域是其积极扩张的体现;同时做到北击匈奴、筑长城,逐步实现土地私有,这也奠定了封建王朝地主阶级的主体地位。在秦朝的实际统治期间,焚书坑儒,苛捐杂税沉重且刑法严格等等,一系列的残暴统治政策也激起了大量的民间不满,不利于民族的融合,最终导致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大乱斗”局面重新开启,秦朝也二十而亡。
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在后世一直饱受争议,他一生的功与过该如何评价?在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发散性的思维辩证地分析秦始皇的历史价值。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活跃度,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二次探究。
多媒体教学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的核心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学习场景以及多样化的学习感受。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类似于影音的动态画面看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这种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活跃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历史课堂氛围中,对历史问题主动进行思考。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二次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讲的是古希腊的哲学成就。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先哲们就开始探索世界、关注人和社会,人文精神和自主意识开始觉醒。教师需要通过用问题来引领学生了解古希腊的哲学家以及哲学主张,感受人文精神。看看这个时候的东方: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涌现出孔子、老子、孟子等一批中国先哲。在对这一课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东、西方先哲的思想内容进行动态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设置冲突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东西方世界之所以呈现出不同文化形态,其不同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待不同文明应该持有怎样的观点和态度。
小结: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着重培养,并了解其重要性。在以后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这些都是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历史教师需要明确初中历史的实际特征及其基本要求,对其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清晰,开展实质性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问题意识,从而实现历史学科素养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贾玉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天津教育, 2020(25).
[2]侯丙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20).
[3]熊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成功:教育, 2018, 000(006):P.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