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芬、李丽燕、方佳仪、蔡华雨、柯子琪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526061
摘 要:疫情期间,为确保中小学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教育部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工作,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各小学迅速发展线上教学。文章以肇庆市为例,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智慧高地建设的区域特色,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小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加大线上教学硬件资源投入、加强优质资源平台共建共享、强化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信息素养的培训与形成家校社会三位一体教学监控资源合力等优化对策,以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线上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线上教学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线上教学
一、线上教学走进小学的背景和意义
(一)概念界定:线上教学资源
教学是“教师为协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所采取的有意义、有计划的活动”[1]。在《教育大词典》中,顾明远先生对教学资源的解释为: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本研究的“线上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在线上平台上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包含的的各种资源,包括线上教学的设备与网络的硬件资源、线上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资源与学生学习活动保障的监控资源[2]。
(二)问题源起:疫情加快小学线上教学的发展
随着工业4.0的到来,在线教育从传统教育,数字化教育,“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教育到智能教育不断演变。其中,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让传统的教与学不再受时空限制,让教育逐步从线下课堂走上线上课堂,让广大学子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变得更加灵活多样[3]。在“互联网+教育”的繁荣发展背景下,线上教学也暴露出许多弊病。由于各地区经济、政策等不相平衡的原因,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线上教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小学实际师资力量、学生情况与硬件都无法满足线上教学要求,导致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听课质量,拉大了大湾区小学的教育水平差距,出现了大湾区小学线上教学发展“瓶颈”。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发布的“停课不停学”政策,教学工作从线下紧急转为线上,这不仅给线上教学走进小学生生活提供了条件,也加速城乡小学开展线上教学的步伐。2020年秋季学期起,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统筹支持下,《同上一堂课》优先推行电视课堂进校园,服务于18.18万名乡村小学生和1.39万名乡村教师。从开课以来的情况看,电视课堂通过低成本高质量的教学方式,快速实现了在校集中电视学习、教师当堂辅导的“双师教学”模式,不但可帮助规模不大且互联网基础条件不好的学校和教学点补齐规定课程、丰富教学资源,解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问题,而且成为当地教师可观摩可学习的样板课程,对切实提高当地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探索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全新有效途径[4]。但在发展线上教学的同时,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也对小学教育提出巨大挑战。
(三)面临挑战:线上教学资源优化助力大湾区智慧教育高地建设
本研究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特别强调各地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有序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6]。
自“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出现以及建设大湾区战略目标提出以来,内地与港澳地区都十分重视发挥教育在大湾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深入思考并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的方向与路径,推动粤港澳发展与教育创新。同时,区域发展是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和新模式[7]。
本次研究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协助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教育高地的建设。基础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结合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此研究既注重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又着眼于未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开展此调研,有利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线上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有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小学线上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内外联动,让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区域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逐渐缩小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教育水平的差距,优化线上教学资源,有利于共同推动大湾区小学线上教学的发展,促进教育协同创新。
二、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线上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调查样本情况分析
1、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以肇庆市的小学教师以及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向肇庆市端城小学、肇庆市第四小学等多所小学的教师发放问卷297份,回收问卷297份,剔除无效问卷45份,有效问卷为252份,有效回收率为84.85%;向肇庆市端城小学、肇庆市第四小学等多所小学的小学生发放问卷2652份,收回2652份,剔除无效问卷0份,有效问卷为265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调研样本情况分析
回收的问卷中共有297名教师,其中小学教师有252人,中学教师有45人,团队研究的对象为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大部分来自肇庆市。问卷共设置17题,第1题询问教师身份;2-5题询问教师所在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使用多媒体的频率和熟悉程度以及接受培训的频率;6-10题询问教师在网课期间的备课教学感受、完成的教学计划程度、线上线下教学的倾向以及线上采用的授课方式;11题询问教师视角中学生的作业完成度,12-13题询问教师所在班级留守儿童情况以及是否进行家访;14-15题询问教师关于网课的优缺点;16-17题询问教师对网课的看法或建议;
本次回收问卷中共有小学生2652名,主要来自肇庆市端城小学、肇庆市第四小学与怀集县中心小学等多所小学,男女比例为11:9,问卷共设置17道题目,1-3题询问学生的基本信息,4-5、8题询问学生上网课的主要形式及满意度和喜欢的教学模式;6-7询问学生平时上网课的在线人数以及时间;9-11题询问学生上网课的专注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12-14题询问学生购买其他网课的类型以及原因;15-16题询问学生对于网课的优缺点;17题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网课。
(二)小学线上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1、小学多媒体教学基本覆盖,线上教学硬件资源有待改善
针对“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如图表 1所示,只有30.56%教师表示非常完善,57.94%的教师表示比较完善,11.51%的教师表示设施条件比较差,仍需完善;在多媒体普遍应用的背景下,92.23%的教师表示经常使用,6.76%的教师选择偶尔使用,只有0.68%的教师很少使用,这数据充分说明政府重视线上教学投入,小学线上教学基础设施已完备,满足开展线上教学的要求,能给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网课,师生认知度较高。但设施细节方面,如图表 2所示,70.24%教师都面临过“网络不好,经常出现卡顿”等状况,侧面说明出硬件资源较落后,一定程度影响线上教学的开展,影响上课进度,降低课程质量。因此,大部分教师仍然更倾向于线下教学,对线上教学认同感低,线上教学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2、小学线上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效果仍不理想
对于线上教学的优点,如图表 3与图表 4所示,48.57%的学生和62.29%的教师表示可以学习到其他名校名师的课程,丰富学习资源或提高教学水平,说明小学线上课程资源平台都有名师的课程,课程资源也相对丰富优质。然而,即使拥有着优质线上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对线上教学的反应仍不理想。如图表 5所示,高达61.28%的教师仍认为网络授课的学习效果一般;53.05%的学生对网课的授课形式表示比较满意,13.39%表示不满意;54.64%的学生可以较好的掌握线上学习内容,只有29.79%能很好掌握;至于能否做到认真上网课,47.1%的学生说会偶尔开小差,高出出“能非常认真上网课”的比例0.83%。
此外,通过数据发现33.18%的学生除了完成疫情期间学校的网课,还会再自行购买其他网课。在这33.18%的学生中,89.89%的学生购买网课的类型是语数英课程,只有4.55%购买技能类的网课和5.57%有购买其他的网课。对于购买的原因,40.91%是父母要求的,33.52%想要学习新技能,25.57%是自己主动要求。虽然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暂时解决了教学问题,但从收集的数据中看出,家长与学生存在不满意学校配置网课资源的问题。由于线上的名师课多是线下课程录制而来,忽视小学生线上学习的特点与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因而学习效果不佳,导致家长网上另外购买,但购买时又缺乏正确指导,故造成学生不喜欢线上学习。
3、小学教师平台操作熟练,线上教学技能有待改善
在互联网时代下,使用线上平台教学日益普遍。如图表 6所示,24.24%的教师对网络平台的使用非常熟练,64.31%的教师较熟练,只有11.45%不熟练,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较熟练地操作网络平台。
图表 6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的熟练程度
上网课期间,网课40.57%以录播为主,只有31.89%为直播,27.54%为先观看录播视频后在线辅导,这些数据侧面表现出教师在网课期间授课难度是有所增加的。对于备课,如图表 7所示,19.05%的教师表示没有困难,高达67.86%的教师认为有点困难、但能解决,13.1%的教师认为很困难,比较吃力。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推断:上网课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即使拥有一定的操作技术,也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图表 8所示,仅有 23.3%的学生表示喜欢网课,62.22%的学生表示一般,14.48%的学生不喜欢,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线上教学时学生积极性低,容易感到疲惫。
对于“喜欢老师采取哪种教学模式”,83.14%的学生更倾向于在学校上课,喜爱录播占10.9%,只有5.96%喜爱直播。对于教师所采取的线上教学模式,超过53.97%的教师喜欢通过弹幕、连麦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44.05%的教师更专注于讲课。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网课体验的数据分析,虽然大部分教师可以适应线上教学,并能较好的运用上课软件与学生沟通交流,但学生大体上仍不适应该模式,对网课体验感一般,更倾向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模式仍有待改进。
4、家校沟通监控资源存在,小学生作业完成率有待提升
家校的联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更加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课期间,88.1%的老师都能够与家长进行随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管如此,但学生的作业的完成情况仍然不理想。如图表 11所示,教师反映仅有43.25%的学生能完成作业,有43.65%的学生基本能够完成作业,仅有13.1%的的学生能完成作业;近一半学生在问卷中反馈对教师线上教学的内容都较能掌握,能够很好掌握内容,有15.57%的学生不能掌握教师线上讲授的内容;与此同时,如图表 12所示有52.19% 的学生能够按时并高效率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线上作,,45.14%的学生偶尔记得交偶尔会忘记提交线上作业,只有2.68%的学生完全不能完成线上作业。由此可知,网课期间,学生可能存在外在因素的干扰导致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家庭相应的监督有所欠缺。
三、小学线上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线上教学是以网络为介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各大中小学主选的授课方式。教师通过教育平台为学生进行线上授课,学生通过教师发送的课件与视频进行互动学习。但在授课过程中,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因无法满足线上教学授课要求,出现了许多措手不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1、小学线上教学设备与网络等硬件资源欠缺支撑力
部分学校信息化设备欠缺和网络环境差,尤其是偏远地区,许多学生的家庭出现没有网络设备,手机信号微弱,家庭流量不够用等问题,严重影响线上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面临相同的困境,部分教师为开展“停课不停学”四处寻找信号,更甚者缺乏电脑、手机、摄像头、耳麦、移动白板等教学工具,使教学无法实现[5]。
2、小学课程资源设计忽视小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动力
线上教学平台众多,小学生常用的平台有钉钉、腾讯课堂、QQ等,同时也有一些创新性线上教学机构辅助使用,如学而思、有道精品课、新东方网校等。虽然众多教育平台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各地区、学校对课标要求不尽相同,五花八门的学习资源不仅没有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5]。同时,一些教育平台由于监管不到位,出现了许多不友好、不健康内容,这将会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3、针对教师线上教学设计的信息化素养培训乏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关键,特别是小学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互动组织与实施要求更具艺术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线上教学的师生互动方式、学生学习的组织方式对教师来说比较陌生,其与线下真实课堂有较大区别,因而教师备课倍感压力。同时,现时的线上教学培训,更多强调的是操作平台的培训,对于平台操作,教师能很快适应与熟练,不存在操作方面的压力,但对线上教学设计培训的忽略,会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压力,备课的不完善,则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教学效果难以监督,线上教学对时间地点的低要求,线上互动技能的欠缺,所营造的学习氛围难以浓厚,教师无法直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测试存在作弊、私下讨论的可能性,都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实际水平,使教学成效难以呈现[3]。
4、小学线上教学家校监管资源未形成合力
由于线上教学对时间地点没有硬性要求,线上教学的受体——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同时,学校未与家长搭建关于学生在线学习的监管交流平台,及时给予家长合理科学的监管建议。因此,部分家长会对线上教学缺乏了解,轻视线上教学课程,日常压缩学生学习时间,使学生无法集中精神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四、小学线上教学的优化策略
1、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线上教学设备与硬件建设
教育部构建符合大湾区小学的线上教学资源平台、课程等,完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硬件设施,避免出现硬件设施不足、破旧等问题;同时建立科研引领—学校实施—教研指导—技术支持配合的联动机制能够实现在线教学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地,一方面实现问题共享,解决方案共享,帮助学校快速开展在线教学;另一方面形成联合指导小组,个性化解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实际问题,保障在线教学持续健康发展[8]。
2、加强小学课程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与共享的指引
线上教学平台作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决定着理论知识的传输效果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质量。随着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师会面临着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工作的问题。因此,教育部门需要考虑教学平台的稳定性、流畅性、安全性、互动性等因素,建设符合小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教育资源平台,帮助教师们进行线上优质教学平台的选择和指引。除此之外,教师也应积极配合并参与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让小学线上教学工作更加高效顺利地展开。同时,也要加强大湾区各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充分利用大湾区城镇小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来带动乡村小学线上教学的发展。
3、强化小学教师线上教学技能的信息素养能力培训
学校应为教师开设相关的课程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特别是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利用“互联网+”在线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逐步降低教师对线上教学的不认同以及抵触心理;引导教师根据各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课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在保持兴趣的同时得以在课上充分学习知识,同时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推陈出新,缩小与线下教学的差距,提高课程质量。
同时,教师应转变自身传统观念,不应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善于利用线上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工具。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里,教师更应教师应该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合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使课程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来帮助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产生厌学、畏学等心理。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线上完成预习和拓展学习,再进行线下的现场教学互动[9]。从而帮助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优质课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教育高地的一大亮点。
4、形成家、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线上学习资源合力
首先,应该树立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共同负责的新的教育观念,建立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教育体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应主动做好沟通、合作等工作,例如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帮助家庭教育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系统化,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优化社会环境;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向他们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其次,大力推进实施全口径组团式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10]来助力小学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大湾区小学线上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更强,从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教育综合实力。最后,加强对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监管,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线上教学资源学习的机会。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实现对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监管。例如,广东青年云支教活动,针对帮助贫困地区孩子的学习所开展的教育帮助活动,通过青年大学生的“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来帮助一些留守儿童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汇聚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走访的形式来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工作。
五、结语: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线上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面对信息化的今天,加之突如其来的疫情将线上教学迅速普及,线上教学发展已是一种必然趋势。未来大湾区小学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是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小学线上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普及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小学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均衡,积极响应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教育高地的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的均衡化,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水平综合实力的提高。如今,线上教学已不再是“洪水猛兽”,它更像是一条涓涓细流,一直奔跑在中国教育发展的路上!
参考文献
[1]杨家兴.在线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制度选择[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第07期:第14-19页.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上)[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99页.
[3]赵艳荣,吴艳云,陈茜.乡村学生在线教育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以迁安市中小学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年,第10期:第93-94页.
[4]“电视+教育”开启划时代的教育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103/t20210304_517316.html
[5]《疫后我国乡村在线教育发展的六点建议》李梦云[J].团结,2020年,第02期:第46-49页.
[6]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教育部.2021年.
[7]张宇萌,谢薇.建设世界一流湾区需打造一流湾区教育——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会议综述[J].现代教育论丛,2019年,第01期:第91-96页.
[8]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王芹磊.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03期:第20-28页.
[9]宁本涛,高欣秀.回到教育原点:小学在线教学的成效、问题与未来走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11期:第46-51页.
[10]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征求《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