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法治素养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上)   作者:罗锦平
[导读] 为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身为中国公民的素养,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在小学的阶段开展了道德与法治教学
        罗锦平
        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黎村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600
        摘要:为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身为中国公民的素养,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在小学的阶段开展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当做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实际生活情境等方式,开展全面的法治意识培育活动。使生活经验、法治意识不足的小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能够基本理解和认识法律知识,形成法治观念,懂得保护自身的利益,也懂得遵守法律规章制度,成为文明有礼小学生。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教育教学
        引言:
        人教版小学道德法治课本是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为主,按照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环境、心理产生的变化、我国基本法律法规等方面来设计。这些内容中融入了法治教育内容,这也意味着法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呢?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心理发展特点,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质内容有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高效。
        一.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理念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对法律的认知以及处理事物的方式都会对学生之后的生活产生影响。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内容是以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等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同时也包括法治方面的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导致小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复杂,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通过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法律,并意识到身处于法治社会,那些事情不能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及对之后的生活影响,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遇到损害自身利益的问题时应当怎样处理。
        通过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正确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并了解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自身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动力,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学生也在一定程度来促进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由此可见,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制教育体系的潜在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通常较为偏重讲解基础的法律知识,所列举的案例大多是书本上的内容,虽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差异,即难以保证案例的生动性、直观性等,同时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样的课堂不仅难以深入渗透法制教育,也没有建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所学习到的只是书本上理论的知识,教师未能基于书本上法制观念相关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最终使法制教育活动理论性高于实践,难以发挥法制教育真正的作用。
(2)缺乏指导环节,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地指导非常关键。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法制意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书本上的内容,并通过吸收、内化的过程,最终实践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也需要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照进现实。目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教学主流。但在实际小学课堂中,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也没有在原本课堂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缺乏实质。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法治素养的实际策略
(1)在感受权益保护中增强法治情感
        当前,很多教师受到固有思想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白法律条规,只有遵守法律才能避免法律制裁。

教师的观念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使得很多学生在谈到法治一词,就会产生畏惧感,认为法治是对自己生活的监督,是对人生自由的约束。其实,法治最为重要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教师应当了解法治的实质含义,并且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法治,使学生懂得在法律是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亲近法律,崇尚的法治社会。
        比如,教师在讲解《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 教师可以引入实际案例。小明去超市购物,因为没有自己心仪的物品,所以从无购物通道内离开超市的,结果报警器突然响起,这时保安认为小明偷拿了超市的物品,所以才会触发警报,要求搜身,保安的做法正确吗?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么做?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整理出三个观点:保安是正确的,小明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应该配合;可以搜身,但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搜身;不同意搜身,应该想其他处理方式。显然,学生选择前两种的占多数。之后,教师便向学生讲述了宪法、刑事诉讼法里有关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选择时,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以前一直认为超市有自己的规则,所以认为搜身是正常的。”有的学生产说到:“我知识到不能违法,但是法律竟然还能保护我们,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后,我也能用法律保护自己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在实际生活中法律的身影,感受实际生活与法律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让学生重新认识法律,了解法律的实质,并结合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发现法律,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在情境探究中淬炼法治思维
        在小学阶段,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思维最为主要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懂得运用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固化的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将书本上的内容践行到实际当中,发挥法治教育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与法治内容相关的知识,比如六年级上册中的法治单元,以及其他单元中隐形的法治教育内容等。通过分析、探究、交流等过程,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内形成法治观念。
        比如,教师在讲解《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这一课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情境。“小红到商店买文具,等回家打开之后发现文具有破损,小红便回到商店要求重新换一个,商家不同意更换,说有质量问题应该当面提出,谁知道你是不是自己弄坏的。”教师提出“假如你是小红的同学,请帮她出出主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查找资料得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如果经营者出售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那么消费者有权与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进行修理或是更换义务;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拨打12315投诉电话;有的学生认为在购买商品后,应当仔细检查,并留好购物发票。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购物问题,有的学生说:“妈妈有时候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与商家描述不一致,商家就会提出补偿一些费用来解决。”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应不应该接受这样的解决方式,为什么?指导学生深入探究,意识到在知法守法的同时,也要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最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情境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遇事不怕事,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四.结语
        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合理运用生活案例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是约束,更是对自己的保护。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合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逐渐养成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也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可行性,使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发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代芳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75-76.
        [2]廖媛.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22):31.
        [3]宋陈红.挖掘教材情感元素  提升学生法治素养[J].学苑教育,2021(13):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