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
仙桃市第三实验小学433000
摘要:创新德育核心思想,培养学生道德水平,落实新课程改革,应该调整德育教学策略,由传统课堂以理论知识授课为中心,逐渐向德育与心理健康两者结合教育侧重,完成心理健康课堂和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双重提升。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传统心理健康课堂不同,运用创新跨学科教育教学方式,渗透德育到心理健康课堂,构建创新高效跨学科教育任务,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合作教学模式的进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带领大部分的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可以促进大部分的学生形成抵挡各种不良思想和诱惑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当然,只有采取了正确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以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一、小学道德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向小学生系统地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而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假使一个青少年心理不健康,没有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和情感调节能力、缺乏人际关系或有心理行为障碍,有了再好的文化知识,也无法使用和施展才能,无法为社会服务,再好的身体也只是四肢发达而已。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即需要良好的道德思想、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的身体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个人良好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两者之间的有利结合,可以循序渐进地改变小学生已有的缺点和观念上面的缺陷。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还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期,所以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二、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
(一)健全人格,完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目的是完成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以健全人格为切入点完成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后可以提升自身素质行为。小学阶段完成德育的过程应该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保证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身心健康,以此为基础完成创新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习惯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最终目的。健全人格是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道德习惯是提升学生自我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两者共同教育完成我国创新时代背景下,跨学科结合教育模式。实现创新跨学科教育,应该重视学习之间的关联性,以学生接受程度为切入点完成结合教学模式。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探索和情感理解情境教学法呈现出比较强的运用价值。基于小学生呈现出的学习特点和全面发展需求,教师应该重视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多媒体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并合理拓展空间,通过多媒体能打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动力。所以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运用基础上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探索和情感理解。例如,在对小学生开展“可爱的动物”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授课思维和讲解思维,结合教材内容和班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开展多样化的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分析动物在生存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结合生态平衡思想分析怎样保护可爱的动物。然后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知识的总结,在理论知识梳理基础上提高班级学生的知识体验与理解能动性,通过知识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结合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是情境教学法应用在教学中最为常见也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认为学习只是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不大,这样学生根本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这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学习内容重视程度不够深[2]。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一来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对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学习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重视知识的学习;二来由于是与学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也能够侧面使学生会主动地结合实际生活去理解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以生活内容为主,而小学阶段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已经能够从自己和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以此提升学生对正确行为的理解与认同。此时,学生就能够主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奠定有利的教育基础。
(四)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上课过程中对于某些问题有些十分简单的想法,很难了解教师口头表述的深层含义。但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并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和教师有不同的意见时,教师应仔细听取学生的观点并解释,以便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相关知识。例如,当被问及看到老人跌倒后是否可以提供帮助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两个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讨论学生是否有义务帮助跌倒的人。在学生辩论之后,教师再对主题进行升华,需要让学生知道帮助他人的同时必须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且使学生更容易参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不断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五)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融合要强化家校合作
要想进一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元素的融合,仅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整合更多的资源,将法治教育落到实处。对此,教师应当强化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以拓宽法治教育的途径。例如,教学《我们是公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途径传播法治知识,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法治教育,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法治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应的活动,如“我是守法小公民”等主题集体活动,增强家庭教育与法治教育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具体来说,就是将学生法治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遵纪守法的情况等归类到评价体系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成为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对于他们学习、生活、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积极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来,秉承科学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学科教学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值得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文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9(35):11.
[2]唐维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研究[J].求知导刊,2019(45):77-78.
[3]滕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19(45):82-83.
[4]张馨元.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情感读本,2019(27):9.
[5]牛生才,卢义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19(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