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分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8/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上)   作者:申建玲
[导读] 班级量化考核积分制度,以积分的形式,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进行量化处理,学生在某一阶段所获得的积分即该学生在该段时期内的表现情况。
        申建玲
        柏乡县西汪中心小学  055450
        摘要:班级量化考核积分制度,以积分的形式,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进行量化处理,学生在某一阶段所获得的积分即该学生在该段时期内的表现情况。积分制让学生的表现更加透明,这种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实践表明,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班级量化考核积分制度,能够显著增强班级的良好风气,有效地保证了学生间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积分制;小学班级管理;实效性
        引言:要剖析“积分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施效果的目的性,首先我们就要了解班级量化考核积分制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从而围绕该管理模式所取得的管理效果,掌握班级量化考核积分制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效性。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积分制管理模式
        积分制就是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进行量化处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我们通常将这一量化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德育常规,第二部分就是教学常规,这两个部分就涵盖了我们对学生智育与德育的全部内容。
        德育常规。该部分主要是对学生思想品格的一个考核,主要包括:是否存在迟到、早退的行为,是否存在打架斗殴的行为,是否存在不使用文明语言的行为,是否存在乱扔垃圾、破坏公共环境与设施的行为,是否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值勤等活动,是否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否存在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是否存在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我们对学生德育常规的考核项,基本涵盖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语言、行为等各个方面,能够有效保证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学常规。该部分主要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考核,主要包括: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存在旷课的行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及建议。这些都是对学生的一个学习状态及学习态度的考核,该部分的考核主要为了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与发展,督促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常规项目的考核,主要对学生起到一个督促作用,而不能很好的鼓励学生朝着更好更优秀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考核的同时,还要有适当的奖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分行为,加分行为更多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一个态度。比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进步明显,高质量完成作业,上课积极发言,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教师的大力表扬,积极参加值日、值勤等活动,当然,我们包括而不限于这些行为,具体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加分行为越多,对学生所能起到的鞭策作用越强,学生也能通过这些加分行为,来弥补自身在日常学习中的所减分值,从而最终保证自己的阶段性总分值。
二、积分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效性
(1)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积分制是一种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学生所得分值完全取决于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充分的凸显了出来。可以说,在积分制面前,人人平等,自身分值的增减不以他人的主观态度而改变,运用积分制构建的这种公平的教学环境,也充分的体现了我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1]。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一方面,要面对自己专业学科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随时准备处理班级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班主任没有一定的斡旋能力,很容易搅得自己焦头烂额。运用积分制进行班级管理,将班级的管理权下放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督促自己,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其自身的主体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分担了班主任的管理压力,极大地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在积分制下,我们对学生的管理更加全面,然而,更加全面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观察并总结各个学生的增减分情况,以保证积分制的顺利实施。为了提高积分制管理的时效性,我们可以下设两个班级管理小组,这两个小组分别负责本班的德育常规考核及教育常规考核,各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可以由这两个管理小组进行记录并汇总。这种制度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2)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运用积分制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公正,最大限度了降低了教师主观意识的影响。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各个教师对学生的评判标准各不相同,有的教师喜欢成绩好的,有的教师喜欢活泼开朗的,这样的主观意识差异就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片面[2]。主观、片面的评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在这种评价体制下,也容易降低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是建立在其自身的进步以及其对班级、学校所做出的贡献,而后获得广大师生的肯定的。学生的进步以及其作出的贡献,一部分来自于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外部力量的推动是一种被动存在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积分制就是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在主动管理模式下,外部力量的推动就变成了学生自身对付出与贡献的需求,学生希望通过不断地进步以及积极地为班级及学校作出一定的贡献,来增加自己的分值。虽然斩获分值是学生的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实现了自我价值。
(3)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多,基本实现了德育与智育的同步进行。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德育向来是一个难点,主要原因就是,虽然小学年级的学生尚未树立成熟且完整的道德观念,他们的思维品质存在极强的可塑性,但是他们缺乏对优良的道德品质的量化标准。简言之,小学年级的学生很难全面深入落实各项规范及准则,这中间有意识的原因,也有习惯的原因。在师长的谆谆教诲下,学生能够区分基本的善恶、美丑、好坏、真假,但是要全面落实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则需要学生自身的道德意识及外界的教导。从实际情况来看,外界的教导通常在学生不好的行为出现之后才会进行,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教育方式,虽然也会起到一定的劝导效果,但是相对来说较为被动。
        在积分制德育常规考核及奖励措施下,我们细化了对学生的品质言行的要求及标准,通过具体的减分项及加分项,将规范及准则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时刻围绕德育常规考核项进行,不仅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规范及准则内容,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还要让学生将“知”落于“行”。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即是相互依存,也是相互促进的。在我们小学教学中,无论是各项规范及准则,还是教师、家长的说教,都是一种理论性知识。比如,我们对学生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思考,怎样才算是好好学习呢?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长详细而全面的对自己的孩子解释过应该怎样好好学习吗?不见得。我们告知了孩子考取好大学的方法,但是没有告知孩子具体的操作细节,这是一种空洞的理论教育。
        在积分制教学常规及奖励措施下,我们明确的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方面,划定了加分与减分的标准,学生朝着加分项努力,尽量避免减分项,这就是好好学习[3]。学习的态度与行为,技巧与方法共同决定了学生所能取得的学习效果,学习的技巧与方法需要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理解并掌握,学习的态度与行为则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常规考核,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管理。在积分制下,具体的考核项,既给了我们量化考核的依据,也给了学生努力与发展的方向,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积分制构建管理体系,能够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为我们的主动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这不仅能够降低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德志. "积分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实效性——以小学班级管理为例[J]. 知识文库, 2020(10).
        [2]马海燕. \"积分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实效性[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002(009):192.
        [3]刘瑶瑶. "积分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实效性[J]. 魅力中国, 2017, 000(026):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