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成
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 江苏省 盐城市 224400
【摘要】: “厌学”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而小学生的厌学也会影响学习效率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根源: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并通过这些分析来找到帮助学生脱离厌学行列的措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动机,学习新课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爱后进生等。基于此重燃小学生学习的火花,重立自信,变“厌学”为“乐学”。
【关键词】:厌学 ;原因; 动机 ;建议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日趋渐进的竞争总是蜂拥而至。为此,人们总是拼命工作、拼命学习只为在这社会有一席之地。紧张、繁忙的学习氛围笼罩着整个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高期望;教师不合适的教学方法,总是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以至于那些稚嫩青春的孩子们总是背负着家长的期望,经过一天的学习,疲惫的回到家中,孩子们还要先完成那厚厚的练习,孩子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有些孩子慢慢开始讨厌学习、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更有甚者开始消沉、逃学并想辍学。厌学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首要任务。
一、小学生厌学现状
基于小学生厌学的现状,提出预防矫正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建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育教学成绩,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主动积极性。通过对学生厌学行为分析找出哪些因素对学生厌学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比较、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对比,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从而使得提出的建议能更有效的缓解且起到解决的效果,帮助学生脱离厌学的情绪及一些不端正的想法,形成自己正确的目标来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产生极端的想法,学生自己走向人生的正轨。
二、厌学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厌学的自身原因
1.缺乏良好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指的就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而它也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并能使人朝着某个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良好的内部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影响的,因为学习动机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效率紧密联系,学习效率的高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反之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大部分的厌学学生就是因为学习效率不高,动机不强,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成为了厌学儿童。
2. 自我归因不当
大部分学生总是把自己在学习成绩中的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内在因素,例如智力差、能力不强等因素;而对于平常偶尔的成功也是归因于运气的好坏、任务难度的不同等这些外部的原因。而这些不好的归因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失败面前颓废,在成功面前不思进取,而这些态度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走入厌学的行列。
(二)影响小学生的外部因素
1. 教学设备的不完善。部分乡村的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器材,教师的素质的高低,显而易见乡村的较城镇的学校来说要退步一些,而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学校的学生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生走向厌学的方向。
2. 教师陈旧观念与教学评价的不完善。许多老师不注重新旧知识的更新,对于新时期儿童的发展也不甚了解,对于教授的知识内容枯燥,无创新性,从而使课堂缺乏生动性,学生接受的知识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缺少综合性,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人当然好坏,久而久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渐渐就会对学习失去耐心、自信心与兴趣,此时厌学情绪就会产生。
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动机
要想使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有所成就,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当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也是与学习效率相联系的,效率的高低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作为老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受罪,因此在学习时应该设计些与课本相联系的游戏。
(二)学好新课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
新课标强调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旨的,通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贯穿全过程,并且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自己能“主动自愿参加、乐于探究、愿与旁人交流与合作。”要想调动厌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他们能够开心乐意的加入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要让他们有能够主动学习的愿望,以此来达到最初的目标,“我要学”而并非“要我学”。
(三)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特别关爱后进生
关注后进生首先要改变观念,不能总是以学习成绩或是遵守纪律来评价学生,这样会在认识与评价上对学生产生偏差。认为成绩好遵守纪律的就是“好学生”,而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的就是“后进生”,在老师的眼里好学生的前途是一片敞亮的,而差生就已经无可救药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从心里关怀学生,多给予学生信任与鼓励。总之,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并能以期待的眼光鼓励他们。引领他们从厌学走向乐学。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也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而对于这些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紧密联系,从生活、学习上帮助他们,帮他们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以便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要尊重与热爱每个孩子,从他们的心理出发,并进行教育与帮助,才能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开开心心的度过这一段历程。 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牵引,只有引领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才能算是踏出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也是帮助具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跨出这迷茫的一步,找到属于自己前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志芳,盛世明,郭海涛.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及影响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11.9期:44-126.
[2]杨平.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52-55.
[3]马莉.小学生厌学现象分析.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2010(2):69-72.
[4]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77-78.
[5]杨峰.归因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2009(1):18-21.
[6]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