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强 曹玉梅
山东省郓城县随官屯镇中心校辛庄集小学 山东省 2747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迎来更高的挑战。现阶段,人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并纷纷探寻推进教育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途径,希望在确保小学教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文从核心素养理念入手,探寻完善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核心素养
引言
中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所在。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学校教育更加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导致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过于单一,而忽略了学生各项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国家及教育部门逐渐将核心素养的发展任务与目标融入进教育过程的各环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其中小学班级文化即是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建设与优化的重要方式,以此达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高的教育目标。
1影响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
1.消极因素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10后”,其中更有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形成了严重的自我倾向,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重己轻人的性格特点,有些学生在喜欢表现自己的同时常常看不起其他小同学甚至是老师,有些学生甚至会蔑视班规班纪,成为问题学生。
2.积极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小学生也会受到社会正能量的影响而形成难能可贵的思想品质,比方说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心地善良,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同时,小学生尚未过多接触社会的阴暗面,他们的内心还是纯洁的,能够相信世间的一切美好,虽难以求真,但还是能够做到求善求美,在面对一些好人好事的时候还是能在心中产生正向的积极性。
2核心素养背景下完善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的具体途径
2.1丰富教育管理内容
要保证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需要意识到丰富管理内容的重要性,并通过核心素养引入创新管理方式,在有效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现阶段不少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普遍使用统一的管理模式与内容,并将管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上,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直至消失,严重影响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顺利落实。这就需要小学提高教育管理内容的丰富性,鼓励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主动建立更加紧密的交流平台,在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结构及学习需要的同时,更有计划性地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另外,教师需要重视对核心素养价值内涵的深入挖掘,使用各种新式教学手段,开展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在将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相互渗透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的全面完善。
2.2关注学习动机的唤醒,实现学生思维碰撞的目标
在平时课堂中,想让学生思考的内容尽量设计成触及学生的情感需要的领域的,成为学生精神需要的,这样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动机,也有就了学习动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六下学习折线统计图中,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梅花山年旅游人数统计图,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之后,如果你是景区的总经理,看着这幅图,你打算对2017年的工作做怎样安排?说说你的理由,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能结合折线统计图增减变化来分析。
2.3劳动教育的应用
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当中,做好“劳动”与“教育”二者的明确定位极其重要。现阶段,我国很多小学虽然已经开展了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但在劳动内容设计、劳动内容规划等方面缺乏考量,进而导致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体验相对较差,甚至引发学生对劳动活动的抵触、畏惧情绪。对此,南丰寄宿制小学相关教职人员表示,在“劳动教育”这一概念结构中,劳动是手段,教育是目的,即“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身心教育”。所以,在开展基于“校园开心农场”的劳动教育工作时,南丰寄宿制小学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因生制宜的教育原则,严格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素养水平、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杜绝劳动强度超龄化、劳动项目风险化、劳动目标偏离化的情况发生。
2.4开展主题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集体意识与团队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活动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展开。首先,可以组织学生以“安全教育”“地球日”“科技节”为主题开展活动。比如在“地球日”的活动中,以多媒体展示认识世界地球日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的美好以及现状,继而引发学生对“怎样保护环境”进行讨论与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园中,观察校园内的草坪以及环境,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化环境与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也可借助班会为活动的载体,以集体游戏或者活动,促进学生感受团队以及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在集体活动中,以游戏形式为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个人基本素养与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加强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以更加完善、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以达到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2.5创设贴近生活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在主题活动的设计问题上,应当以贴近实际生活为主,以此促进学生在真实感受与体会中培养人文情怀。例如与生活中节日结合设计活动是非常恰当的方式,更是不可错过的教育时机。比如春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教师节、重阳节等,教师应当依据节日的特点结合教育的基本目标,利用合理、科学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提升个人道德品质与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节日性的活动中避免形式或主题重复,以创新型的活动方式和内容,给予学生新鲜感,鼓励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应当以贴近实际生活为主,使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
2.6多以社会正能量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国梦,在奋斗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展现出了难得的社会正能量,诸如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等等,这些社会正能量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学生作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需要多接触这些正能量,多从其中学习作为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继而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肩负着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责任,还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与思想道德素养,为学生今后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对自身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并结合本校实际发展情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探寻促进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途径,在明确自身价值取向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保证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进而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焱倬.基于落实核心素养的小学教育管理机制探究[J].甘肃教育,2019(13):22
[2]蒋有民.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7):92.
[3]苟旭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学周刊,2020(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