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锋
广西省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中心小学 532304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对几何图形有着全新的认知,逐步深入进行几何图形概念理论特征分析中,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思维拓展中,更能够体会到几何图形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逐渐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几何图形的感知力,在不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践问题解决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形成数学思维,不断探究几何图形的理性思维模式,不断进行自主探究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分析,去创新,形成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数学思维的不断延伸。
关键词:几何图形教学 小学数学 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不断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通过几何图形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几何图形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从而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多元构建,在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同时,学生形成几何图形的逻辑概念以及学习的内在联系,在进行思维串联的过程中,更能够形成生活数学情境。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下,学生能够对空间几何图形概念得到有效的巩固,进行不断的练习应用和反思,让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一、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不断探究数学内在本质的重要过程,在尊重学生主观表达和主观见解的同时,数学课堂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探索数学学习奥秘,让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分析判断感知和实践形成数学思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科需要,更加具体的让教材内容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几何图形学习存在着自主探究的意识,在构建几何图形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分析,对知识进行迁移,充实学生的头脑,进行积极的实践运用,从而在兴趣的主导下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智慧。
(一)几何图形教学的创新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应当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渐对数学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从而能够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更好的形成知识的连贯性,在产生独特学习情感的同时,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提高学习能力。几何图形教学是学生空间与几何学习的重点内容,在不断将生涩乏味的几何概念转化为学生直观动态的学习情境中,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形成几何图形的学习动力,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更好的将片面对几何图形的理解逐渐上升为思维发展的多元性,科学合理地进行逻辑推理思维的构建,并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教师进行多途径教学资源的融合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对几何概念理解能力不强,从而产生了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发展被限制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难题,不断在进行思维引导以及实践评价中,形成系统性的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帮助,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不断在手脑眼有机结合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能够将生活实际问题与课堂相融合,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不断能够形成几何图形的学习情景,在进行假设推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相应的结论,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以兴趣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在以兴趣为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更加的趣味和新颖,启发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更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培养学生形成几何思维,逐渐能够在创新联想中,收获更加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几何图形教学在小学数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理论与实践并进的过程,在进行有效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逐渐能够将适合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几何图形教学实践中,更能够让学生构筑全新的学习理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领域的探索,形成几何图形学习的新方法。教师作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应当积极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在进行动态化应对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与生活相联系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基础,在不断进行数学课堂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应当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出发,从而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逐渐能够将几何图形教学与生活相关内容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理解图形概念理论,提升学生的图形感知力。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化时,教师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图形,不断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化呈现,在不断变化中总结图形运动特点,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结合信息技术,形成逻辑推理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更好的为学生呈现动态化的教学课件以及学习情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够将相关问题和相关数量关系进行联系,形成逻辑推理思维,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这种逻辑思维促使学生形成丰富的解题路径,不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运用课件的形式将不同的角进行有效的联系,在总结规律进行特征分析中,能够分清角的分类,形成逻辑图形概念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采用动手操作的形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在不断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几何图形相关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能够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在合作中进行实践问题的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的形式,巧妙的传递教学目标,对几何图形的深层次理解有着全新的思维方向,在获得直观体验以及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赋予全新的生命力和实践色彩。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对物体进行观察,形状特征有哪些变化,逐渐理解空间位置关系,通过动手操作总结观察经验,形成空间想象,在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同时,也能够重视学生的思维延伸和思维训练,从而能够对几何图形的概念理论进行自主分析和自主探究,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在动手中自主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和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艳林.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6):66-70.
[2]朱祥.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4):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