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朱前霞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内容
        朱前霞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衢州新星小学 324000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基于数学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价值,本文结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指出了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旨为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策略
        前言
        数学知识是由逻辑思维推理堆砌而成的数学学习内容,其本身就是思维教学的过程,但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思维教学以成为知识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强制灌输的知识,不经过思考的将知识储存于记忆中,这种教学形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新课标素质教学理念下,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优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都有积极影响。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如针对教材中例题,教师总习惯依照教科书中的形式进行讲解,而后让学生依照例题形式进行练习,此教学形式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却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发展的限制因素[1]。长此以往,学生会依赖例题的解题思路,如稍微变换例题内容,会导致学生梳理不出解题思路。教材和例题是给学生提供的一种最简便学习方法,但不是唯一解题方法。这种单一化、忽视学生思维引导的数学教学形式,不仅较低了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的探究特性,直接决定了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方法,在教学中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思想引导的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深刻的感知知识的形成,使学生可以有极强的学习参与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在教学中以逻辑思维培养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梳理出学习思路,对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极为有利[2]。在如今新课标教学核心素质全面培养的教学环境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3.1循循善诱,树立学生思维意识
        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相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来讲,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通过逐步引导,循循善诱的教学形式,逐步积累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乘法运算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将乘法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以通过课堂游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如针对乘法概念的由来,给学生出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学习问题,并提问学生如果出现更多数量的同数相加应该怎样解决?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算式学习的意义,并强化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3]。

当然针对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发展特点,将简化的教学内容,在科学进行细化,并依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采取灵活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目标。
        3.2合作探究学习,开发学生思维
        在全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背景下,小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更多辅助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应用而生。如合作探究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即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整体教学活动的引导和监督者,学生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有效学习效果的领导者。在合作学习氛围下,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的索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极有帮助。如教学小学数学中认识形状的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图形形状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进行讨论,给学生提供各抒己见,发表观点的交流平台,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观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不同知识储备,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思维和认知发生碰撞,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多种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有极好的促进作用,也是开发学生自身思维的有效途径。
        3.3注重实践教学,巩固学生思维发展
        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应用得以证明学习的价值。如将教学过程比作是思想开发的教学过程,那实践教学就是巩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意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形式开展。如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数学情境将知识进行教学,或引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创建贴合生活的数学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同时通过实际问题引发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够让学生运用生活的思考方式掌握更多的理论型知识的思考方法,即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数学思考能力[4]。如教学小学数学除法知识,教师例举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有数学课本18本,将数学课本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本数学课本?为让学生理解平均分概念,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教师收取班级同学的18本数学课本,指定一个学生给6个学生进行分配,以实际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小学生的自己思维方式,长期以此方式进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思维培养的教学中,理应被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更应被创新,因此在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标教学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新时代教育理念,创新数学知识的教学形式,应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冉青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读写算,2021(14):98-99.
        [2]王守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21(22):195.
        [3]王文福.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90-91.
        [4]李国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3):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