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荣
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黄渠河第一小学 441122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内容。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说,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速度和效率。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呢?笔者认为,若想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计算教学、计算训练、计算检查三方面入手,从而提升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构建出一个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
前言:
常言道:“数学学习是离不开数学计算的”,对此,我深表赞同。可以说,无论学习哪一模块的数学知识,都需要运用到数学计算知识。数学计算知识就好比贯穿数学知识的一根线,有数学知识的地方,就有数学计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计算知识的讲解,通过打好计算基础,掌握正确计算方法、开展计算训练,巩固课堂计算知识、理清计算步骤,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等方式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打好计算基础,掌握正确计算方法
无论学习哪一学科、哪种知识,都要打好基础。所谓“打好基础是关键”即是此意。针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其基础便是数学计算。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若是没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做支撑,其余一切知识点的学习都将成为“泡影”。因此,为帮助学生打好计算基础,则需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下更多功夫,将计算方法、计算流程讲解的更加细致、更加通俗易懂,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数学课程时,若想帮助学生掌握好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则需教师对分数除法这一知识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计算流程、计算口诀来进行计算,从而提升分数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具体展开,在讲解分数计算知识时,教师应现将分数计算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另一类则是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讲解方式大致如下:在进行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时,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在进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时,需要用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如此一来,经过分数计算方法的讲解,学生便可掌握分数计算的正确方法,在出现分数计算题目时,将其划分为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类,而后进行计算。相信在掌握正确计算方法的背景下,学生分数计算定能做到既准确又快速。
二、开展课堂训练,巩固课堂计算知识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还要帮助学生在掌握正确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二者缺一不可。
之所以对学生计算速度有要求,是因为在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数学计算作为一项辅助技能,若是占用太多时间,可能会出现答不完题目的情况,从而影响数学分数;之所以对准确率有要求,是因为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若是计算结果出现了问题,则会直接导致题目结果出现偏差,和正确结果失之交臂,从而出现因为计算而丢分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应开展常态化的计算训练,巩固课堂计算知识,提升计算的效率与准确率。
例如,在相应计算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即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计算小竞赛”,在巩固计算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高计算训练的机会,激发学生进行计算训练的热情。大致展开方式如下: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计算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计算的方法和流程。而后,教师即可以本节课学习的计算知识为主题,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为学生布置相同的计算题目,在相应时间内做出题目最多、准确率最高的学生即可获得“最佳计算小组”的称号。通过课堂计算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数学计算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还实现了计算知识的巩固,为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升做训练。
三、理清计算步骤,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学生知道正确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流程,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总是会出现马虎、写错数等情况,进而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这就是教师所说的“算错了比不会算更可怕”。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出现马虎、粗心等情况,提高计算准确率,则需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步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基于此,为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计算书写方面。经过观察,学生在进行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书写潦草、不规范的情况。基于此,学生常常会自己写的“6”看成“0”,将自己写的“7”看成“1”,由此影响计算结果。因此,教师需对学生计算的书写做出严格规范,要求学生将计算数字、符号都书写清楚。第二,进位、借位标记方面。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进位、借位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并要求学生在计算中做出标记。然而部分学生为了省事,常常会忽略进位、借位的标记流程,进而得出错误结果。因此,教师需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进位、借位,规范计算的各部分流程。第三,计算检查方面。计算检查,作为计算流程中的最后一步,可以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计算结束后进行检查,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只有在良好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数学学习之路才能更加“畅通无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对计算知识的教学下更多功夫,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具备良好的计算素养,无论是计算速度还是计算准确率,都能达到让人满意的水平。相信通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计算方法、开展常态化计算训练、帮助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方法实施下,定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纪曙娟.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99-100.
[2]杨磊.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