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生心理韧性的现状与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唐翠莲
[导读] 正值“暴风疾雨”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处疫情防控常态化

        唐翠莲
        中山市小榄镇第二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14
        摘要  正值“暴风疾雨”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处疫情防控常态化,信息社会高度发展,人才竞争激烈而中国家长普遍焦虑,孩子普遍智商高而情商不够的新时代环境里,我们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了解初中生的心理韧性现状,并提出培养心理韧性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韧性 现状
1 引言
        自新冠疫情后,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似乎加速呈现。如沉迷电子产品,抑郁情绪凸显,划手腕现象常见,身体存在不适的症状明显,不愿意上学,消极逃避问题,与父母关系不和谐等方面;同时学习动力弱,耐挫折能力弱的情况也非常的普遍。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当代青少年出生在太平盛世,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需求强烈而又缺乏之新时代。新时代里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大放异彩。归根到底,培养和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的这条主线没有变。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使学生内心更强大,就如同筑起了一道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强硬屏障,不管时代环境如何变化,学生都可以坦然处之。
        而心理韧性是近十几年来积极心理学研究非常热的一项积极心理品质,它是体现个体在经受挫折之后的坚韧性和反弹性,它是个体面对创伤、困难或者逆境时能有效应对和适应的能力。普遍研究表明心理韧性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心理韧性水平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1]
        当下,正值“暴风疾雨”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处疫情防控常态化,信息社会高度发展,人才竞争激烈而中国家长普遍焦虑,孩子普遍智商高而情商不够的新时代环境里。因此,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增强抗压抗逆力,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本文旨在呈现初中生心理韧性的现状以及探索培养心理韧性的策略,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以中山市小榄镇第二中学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46份,有效率为99.7%。初一、初二、初三的人数分别为474人,479人,389人。其中,男生733人,女生 609人。问卷同时收集被试的性别,年级,自评亲子亲疏和自评家庭教养方式等人口变量学信息。
2.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胡月琴、甘怡群等(2008)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2 ],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共27个项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五个维度,量表的效度为0.76,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
2.3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23.0 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的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韧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五个维度的平均分由高至低的排序为:目标专注 >积极认知>人际协助 > 情绪控制 > 家庭支持。对心理韧性均值在3以下,也就是中下水平的学生进行计数,有189人,占比14%如表2所示。

3.2 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的男女差异
   从表3可看出,男女生在总量表上的心理韧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ρ<0.01)。在目标专注(ρ<0.001)和积极认知(ρ<0.001)两个维度上达到了显著水平,女生在此两个维度的均分都高于男生。

3.4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在自评亲子关系上的差异
        从表5看出学生自评亲子关系亲疏程度在心理韧性的总体水平和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自评亲子关系很亲密的学生在心理韧性的总体水平和各个维度上的水平都比亲子关系比较亲密,比较不亲密,很不亲密的学生高。

3.5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在自评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
        从表6看出学生自评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学生的心理韧性的总体水平和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自评为民主型的学生在心理韧性总体水平和五个维度的水平均比专制型和放养型的学生高。

4 讨论
4.1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的总体状况讨论
        从数据上看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根据量表的规定,心理韧性分数越高,心理韧性水平越好,在不排除社会化倾向的情况下,学生心理韧性的数据显示中等偏上,说明现实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会低于数据所示,所以学生的心理韧性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更值得大家重视的是心理韧性中下水平的占比14%。这部分学生是心理问题较多,存在风险行为的学生,更要进行跟踪辅导和重点关注的学生。
4.2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的性别上的差异讨论
        初中生心理韧性存在着男女差异,体现在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两个维度,女生在此两个维度的水平都比男生高。这说明了初中女生在遇到困境中比男生更能坚持目标,更能制订计划,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这符合当今社会呈现出女孩子越来越能独当一面的现象,女孩子变得越来越强。同时,这也说明了对男孩子的培养要更注重独立、自信、自强、刚毅、责任意识等品质。在积极认知维度上,女生也比男生水平高,这与王文伟(2017)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在本研究中女生比男生更乐观对待困境,更能辩证看待逆境。这可能与初中女生在面对困境时更能主动寻找他人倾诉排解,例如找师长好友聊天,情绪低落时大哭一场,对于他人的疏导能及时吸收,所以对待困境的态度比男生更加积极。这也表明了要引导男孩子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释放负向情绪。
4.3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的年级差异讨论
        从心理韧性的年级差异来看,初一级的学生心理韧性明显低于初二、初三的学生。初一小升初存在对校园环境的适应,学习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等。在适应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惑较多,从而影响了心理韧性水平。张佳丽(2015)、龙昕(2017)对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做了研究,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见,注重初一新生的适应性干预,对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非常有帮助。
4.4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在自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添加学生自评亲子关系的亲疏度和自评父母对自己的教养方式变量。自评亲子关系亲密的学生在心理韧性的总体水平和各个维度的水平都比自评亲子关系比较亲密、比较不亲密、很不亲密的学生都高。亲子关系协调,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自评教养方式为民主型的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在总体水平和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维度的水平均比专制型和放养型的学生高。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结果,印证了亲子关系和谐,教养方式民主在孩子成长中培养抗逆力的重要性。这给家长指明了协助孩子成长的方向,也指引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科学养育子女的父母课程。
5 培养初中生心理韧性的策略
        第一点,重视开展初一新生的适应期辅导。初一新生的适应期辅导及时恰当,可以帮助初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这对学生快速适应环境,找到学校的归属感,建立老师同学的支持系统,适应学习等都非常重要。
        第二点,开展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团体辅导。早在1996年,Henderson 和 Milstein 提出的“六策略训练计划”,利用团体辅导以某一群体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共同的学习计划,让学生相互沟通和帮助,提高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韧性。21 世纪之后,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以认知行为理论为依据,针对中小学生制定心理韧性项目“PRP”,帮助学生在团体辅导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周扬等(2016)开展系列化主题的团体辅导提升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也取得较好的效果。李瑾,徐燕(2019)利用团体辅导对心理中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行干预,降低初中生的焦虑情绪,效果显著。因此,开展团体辅导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培养心理韧性策略,制定系列化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为培养心理韧性水平打开了一个更有效的新视角。
        第三点,以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契机,以培养心理韧性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胡月琴(2008)结合中国青少年的特点,编制了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提出了心理韧性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五个维度。在心理健康活动月中,可以根据这五个维度,设计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磨练意志的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的曼陀罗绘画活动,励志电影展播活动,诵读励志美文活动,生命教育活动等等。
   第四点,学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系列讲座。初中生处于情绪多变,成人感强,渴望自由摆脱束缚的青春期,在家长眼中,孩子不听话就是叛逆。引导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学会高情商地与孩子和谐相处,顺畅沟通的技巧,掌握正确的符合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这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心理韧性必不可少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丽. 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学业水平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心理学报,2008(08):902-912.
[3]周杨,周策.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09):82-85.
[4]李瑾,徐燕.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考试焦虑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 医学新知杂志,2019,29(01):68-71.
[5]张佳丽.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5.
[6]龙昕. 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现状的关系研究: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7.
[7]王文伟. 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考试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7.
课题标识:
        本文系2018年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心理韧性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B2018104 阶段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