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
浙江省江山市塘源口小学 浙江 江山 324100
【内容摘要】: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不迷行权威,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这就要求学生从事实、证据出发探求结果,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现科学的严谨性即实证意识。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班化”模式下教师,教材资源,学生之间的不统一导致在培养学生科学实证意识上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从多方面针对“小班化”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实证意识作出研究。
【关键字】:小班化;小学科学;实证意识
所谓实证,就是在任何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结论都是要以事实作为依据,不作伪并经得起事实反复论证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通过实际的证据获得相应的科学结论,主要还是根据自己原有任何水平或者老师的总结来得出结论。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思考如何能给学生更多方式展示事实数据,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的过程中用事实数据作为依据来思考并下结论。
一、小班化背景下培养实证意识的问题
(一)老师问,老师答
这就是教育上所谓的“权威效应”,在学生眼中老师就是权威的代表,所以老师告诉我的就是正确的结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可能不要以结论的方式开始课堂教学,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先入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猜测作为导入例如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浮力与排开的水量有关?”通过猜测学生才有动力研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不受外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二)课时少,探究浅
以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抗弯曲能力》为例,课前考虑到时间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因素,在课堂上我采用演示和分组两种方式。当我们把宽度因素演示结束我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剩余时间赶紧让学生进行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原本设计是将六组的实验结果统一展示这样更能说明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问题。但是在汇报的时候发现只有2、3分钟给我时间总结,最后只能展示一组数据直接得出结论。我认为分析数据就是一个实证意识培养的过程,也是探究活动中我们强调的“过程”。
(三)材料乱,不明显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探究活动一: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中学生利用直尺、麻绳等材料进行实验,试验后需要学生总结出声音在不同物体传播的速度不一样。第一次实验结束我让学生根据记录单汇报时,我发现学生的记录单都是空白的,他们也反映老师准备的麻绳和棉线、铝箔听不出来。其实自己在设计课前就发现这是这一节课实验难点,和几个老师商讨了几个方法。第二次上课我将教材中的的材料进行改进,尽管效果比之前略微好一点,但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准确得到实际的证据。
(四)系统杂,分析差
山区学生大部分课外拓展渠道比较狭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城区学生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发现五六年级的科学实验主要以数据的形式展示结果,学生需要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数据来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处理记录单的数据时,不知道用文字怎么表述高年级的学生现象更为明显,学生虽然完成了一大丢的数据,但是处理数据的能力比较薄弱,致使高年级也需要教师“扶着走”
(五)“懒汉心”和“从众心”
探究过程一般我会让学生在10到15分钟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我巡视过程中有些学生课前不注意倾听,致使在试验中跟着其他组来做实验,别人写什么他们也顺带记录上,这就是“懒汉心态”
“从众心态”是指很多学生在汇报数据时缺乏实证意识,总认为别的组做出来的就是正确的,从而不敢在老师面前汇报。这也导致最终呈现在黑板上的数据全部一样,这样的数据确实能帮助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从效益来说并不是最好的。
二、小班化背景下培养实证意识的措施
(一)最精彩的发现请留给孩子
新课标提出科学理念的第一条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扮演的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但是我们的教学课堂依然是教师的填鸭子式教学。 教师应当争取更多时间给予学生探究,以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信息去分析。例如《抗弯曲》我是不是可以尝试只演示其中一个宽度和厚度,利用记录单直接给学生探究,或许学生更加有空间自己去寻找证据。
(二)把握住学生发展关键期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同年龄的40位同学,分成四组,其中两组在8岁时就给他们灌输实证意识,而另外两组则在10岁时才给他们灌输实证意识,结果他们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在求证中就有很大的差异,8岁时灌输实证意识的两组同学在注重事实方面明显强于10岁时灌输的两组。及早的给学生灌输实证意识,对培养学生实证意识至关重要。[1]低年级及时培养好实证意识的习惯,在高年级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做实验,如何才能尽可能避免误差。
(三)材料的有效与有益结合
材料有效性是指材料在课堂探究中能够更好让学生分析数据得到实质证据。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应来自于日常生活,但是部分实验材料不够代表性。[2]例如,《食物体内的旅行》中需要学生掌握消化器官的作用。书本中提供一些图片来介绍消化器官,图片视频这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材料有效价值比较低,如果能用一些模拟物代替例如细长管道代替小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马上对小肠的作用以及特点有了深刻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充分时间让学生获取真实的实验现象以及数据。实证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坚持,同时教师以及环境的因素对他们也非常重要。
(四)善于利用课堂意外之喜
高年级实验中不再是仅仅依靠现象来得出结论,很多实验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在探究过程中经常出现某一个组的数据出现偏差,大部分教师会考虑到时间的问题以致于放弃这组学生的数据,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异于别组的数据进行篡改,缺乏实证意识。教师是否应该考虑到其实这些意外的数据处理往往就是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过程,在对错误数据的处理中,学生在下一次实验中会避免相应的错误方法,从长远来说对于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我们放手给学生时间探究时,我们发现她们的实验过程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可想而知她们的数据也会存在误差。教师是否想过这其实与学生实证意识培养有很大关系呢?实验的误差主要是由于试验方法的不准确所造成,所以教师可以以这个作为突破口。教师要让学生尊重事实,注重证据,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明确表述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理,用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实证意识自然而然得到培养。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班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大量事实证明,大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实证意识,有助于学生实事求是,一切从事实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从而促进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J]. 邵锋星.小学教学参考.?2011(27)
【2】做最好的实验装置 开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J]. 季亮.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04)
【3】张倩.小班教学研究的反思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