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葛凤娇
[导读]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而朗读作为阅读的一种,其是培养学生语感

        葛凤娇
        宾阳县洋桥镇中心学校那马教学点,广西  南宁    530413
        摘  要: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而朗读作为阅读的一种,其是培养学生语感,强化学生理解,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途径。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朗读教学模块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朗读教学目标模糊、朗读内容片面、朗读时间不够等,以及农村学生发音不准、停顿不规范、语调不正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基于此认识,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改进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策略;素养
        前言:
        朗读是促进读者与作者、文本直接对话、传递信息、交融情感、沟通思想的直接途径,更是丰富学生语文认知、强化学生知识积淀、塑造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科学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纠正学生“读”的过程中的发音、识字、停顿等错误,且可以为学生近距离感知文本内容、深层次体味文本内涵、高质量理解文本韵味提供铺垫。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以致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开展,依然处于浅层次、表面化状态。教师“轻朗读,重讲解”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很多朗读活动的开展,重点以识字认字、分析结构、肢解内容、概括主题为主,学生在朗读中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口语化朗读、不规范朗读等问题日渐凸显。针对这些源自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寻求解决途径与优化对策,加强对科学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领悟到语文朗读之魅力,感知朗读文本之韵味,获得朗读能力的提升与认知需要的满足。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模糊
        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目标模糊,就是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第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考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还相对较弱。因此无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还明确朗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当学生的朗读目标模糊时,就缺乏了一定的动力与约束,致使学生不愿参与到朗读中,很难挖掘文本的价值与核心内容。第二,虽然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给予了相应的指导。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对于文本内容的认知不足,因此很难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导致朗读教学的质量低下。
        (二)内容片面
        受地域、资金方面的限制,农村小学的语文朗读内容,而相对片面。这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其具体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个语文朗读活动内容,主要以文本内容为主,很难实现课外的拓展延伸。时间久之,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朗读热情与积极性,很难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如果朗读教学存在知识面窄的问题,就很难实现知识内容的拓展延伸,不利于后续的教学开展。第二,农村地区的教学资金相对较少,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书籍,组织多元的活动。再加上整个朗读教学,主要以内容讲解为主,缺少情感的投入,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三)时间较少
        时间较少,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缺少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因此导致朗读教学的时间较少,效率低下。整个朗读教学,主要以早读为主,课堂上朗文本朗读的时间较少,并且缺乏一定的训练。再加上整个教学任务繁重,很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文本内容的情况下,就展开了新知教学。


        二、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目标,夯实基础,扫清学生朗读中的各类障碍
        读准生字、词语的发音,是开展朗读的基础,也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前提。因此,教师应从朗读文本中涉及的字词、语句、段落掌控入手,组织学生采用各种途径自主扫清朗读前的各类障碍,以把握文本感情基调,开展针对性朗读。一是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在课文朗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就课文开展初步感知与阅读,并就自己所遇到的生字、生词等即时标注出来,借助查阅工具书、请教家长等途径。扫清朗读前的字词障碍,掌握对应字词的正确发音,理解其基本意思。而在课堂朗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工具,就课文中涉及的生僻字词、重点字词等予以整合,对其注音、释义,组织学生集中开展拼读、认读,或在教师引导下齐读,在反复强化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二是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发挥,既可以消除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心理恐慌,且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规范朗读提供保证,激发学生的模仿欲与朗读兴趣,使朗读指导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范读音频、影视的借助,组织学生进行跟读,在“读”中培养其语感。例如,在开展《哪吒闹海》朗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与“哪吒闹海”有关的神话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再引入教师范读、音频跟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模仿与感知中提升其朗读能力。
        (二)从倾听指引着力,纠正学生朗读中的诸多问题
        在学生开展朗读时,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源自老师的关怀与朗读的幸福。而教师在倾听中,则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不同学生朗读中的亮点与不足,以对其开展适时点拨与指导,让学生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获得启发,着力于存在问题的解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切忌在发现朗读问题时即刻打断学生,应附身听完学生的整个朗读过程,并记下其在朗读中的错误,并观察其口型、表情、动作,在这些细微的感知中判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实施指导提供参考。而在开展问题指导时,教师也应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将学生朗读中的问题与正确的读法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发现其差异,帮助其纠正朗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例如,在开展《荷花》朗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朗读,并悉心倾听不同学生朗读中的停顿、发音、情感等变化,以帮助其找到问题,开展指导。而对于课文中的“荷花是我,我是荷花”的情感把握,教师可以借助领读的方式,组织学生模仿教师的停顿、音准等开展朗读、品析,引领学生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荷塘、品味荷姿、感知荷情。
        (三)从点评激励出发,激发学生朗读中的积极态度
        必要的朗读点评,适时的朗读激励,可以切实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其语文综合素养培育提供助力。因此,根据不同学生在朗读中的表现与反应,教师应加强点评与激励,尽量多肯定学生在朗读中的优势与亮点,以促使其确立自信,获得认知能力的循序发展。尤其对一些发音标准、表述流利、情感充沛、停顿恰当的学生,教师更要加强鼓励,并组织其在全班学生面前开展范读,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还可以让这些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倡导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在班级学生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使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更具延展性。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工具的借助,就学生朗读中的表现予以“捕捉”,并在学生完成朗读后进行“回放”,组织学生自主了解其朗读状态,将朗读教学推向高潮,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策略,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与依据。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才智,2020(14):121.
[2]王信香,张明军.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探索[J].中华少年,2019(1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