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源艺
长沙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摘 要:该文以主题词“科学活动”并含“幼儿”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及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2010-2020年间的文献进行精确检索统计,共选取17篇文章,从年发表文献数量、研究参与人员、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近10年来幼儿科学素养研究的进展,并对研究现状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丰富科学活动研究内容;鼓励高校和一线工作者协同共进;推动多领域跨学科研究。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儿;文献综述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最基本的五大领域之一,也是幼儿园中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也成为各年龄段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因此,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游戏中有着重要地位,是探索事物变化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在科学活动中,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深受学龄前儿童的喜爱。学龄前儿童一般又包括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本研究主要选取将3-6岁的幼儿期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为的文章进行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在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及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2010-2020年10年间的文献,以“科学活动”并含“幼儿”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后,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得到13条检索结果,共13篇期刊文章。在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得到6条检索结果,共6篇硕士论文。其中有1篇期刊文章主要涉及教师行为策略训练,1篇期刊文章主要涉及向师在活动的指导方向,而本研究主要选取以幼儿科学活动为主要对象的文章,所以将这两篇文章予以剔除。综上,本研究从两个数据库中共选取了关于幼儿科学活动相关研究的11篇期刊文章、6篇硕博论文共17篇文章进行分析。表1是关于幼儿科学活动相关研究的期刊文章统计,表2是关于幼儿科学活动相关研究的硕博论文统计。
二、讨论与分析
(一)数量变化
从表3可知,在2013年以前,关于幼儿科学活动研究偏少,2014年及以后呈递增趋势,在2018和2020年数量最多。说明在2013年以后,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整体重视,幼儿科学活动的研究也日趋增多。
(二)作者分析
作者数量、单位性质等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关幼儿科学活动研究的现状。对比11篇期刊文献作者统计发现,90.90%(10篇)的研究个人或单位完成,但只有9.10%(1篇)的研究由2人及以上的人员完成。可见,在幼儿科学活动研究领域,研究人员由一定合作趋势,但是缺乏跨单位、跨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合作。
1.高校为研究主体,一线教师参与较少
根据11篇文献作者单位的统计分析显示,幼儿园独立承担或多方合作完成的幼儿科学活动研究占总量的54.55%(6篇),高校教师或学生文献占45.45%(5篇)。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和幼儿园一线工作者基本共同主导有儿科学活动的研究。其中发布在教育教学类期刊的是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的高校教师
2.地域分布不均衡,东北、东南地区占主导
根据表3所呈现的信息可知,幼儿科学活动研究的地区分布有明显差异。以沈阳、苏州为代表的东北、东南地区占主导地位(47.06%),其次是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华西地区(17.65%),而其他各地虽有研究成果,但是明显少于上述两地。
注:按第一作者所在地区进行统计。
3.学科背景单一,跨领域研究偏少
对作者的专业背景统计发现,研究人员主要涉及教育学,其中主要以学前教育学为主。17篇文献中仅有一篇涉及领域整合研究,为余锐的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说明性讲述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其余16篇有涉及到趣味性课程、指导策略与多媒体协作等,但依旧以学科内部的合作为主。
(三)研究方法
由表1和表2可知,在幼儿科学活动的研究中,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其次是案例分析法和作品分析法,访谈法、测查法少有涉及。
(四)研究内容
如表5所示,在不同研究内容上,幼儿科学活动研究的文献数量差异明显,分布不均衡,其中以科学活动行为研究和科学活动的观察为主达28%,其次是科学活动的观察与指导研究及科学活动中能力的培养研究,各占20%。关于科学活动的有效提问、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科学活动行为研究以及其他学科与科学活动交叉研究略有涉及。
注:有的一个研究涵盖多个研究内容
三、建议与展望
(一)进一步丰富科学活动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可以从整体上去积极有力地推动幼儿科学活动研究的发展。优质的幼儿科学活动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以及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此外,想要达到优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需要做到这几点:
一是带有生活化取向的课程,鼓励幼儿去观察身边事物,积极动脑思考“这是为什么”,愿意动手“这样做怎么样”。二是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科学活动设计的展开,在开展活动课程时,要尊重幼儿自主感受到的事物,不要过度强求进度和设计方向。三是能够牢牢记住可以回忆的课程设计,幼儿处在3至6岁的年龄段,对于观察探究和动手操作尤感兴趣,可以通过上述办法,使活动受到幼儿发自内心的喜爱。四是有领域整合的课程设计,在系列知识中都是成体系,并不是支离破碎的碎片。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积累经验,得到经验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后面的活动。
(二)鼓励高校和一线工作者协同共进
根据前文进行的文献作者单位统计分析,幼儿园独立承担或多方合作完成的幼儿科学活动研究占总量的54.55%(6篇),高校教师或学生文献占45.45%(5篇)。高校为研究主体,一线教师紧随其后,差距不大。应当鼓励高校与一线工作者协同共进,综合各职业身份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幼儿状况出发,可以更进一步的去探讨幼儿科学活动的提升。
(三)推动多领域跨学科研究
前文提到,幼儿科学活动研究的学科背景主要为学前教育学的学科领域,缺乏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研究。学前教育学专业的研究者固然有其自身优势和职责,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学科的参与无关紧要。相反,应该加强学前教育学与信息技术、数学、体育等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综合各个领域的研究特色,发挥各自优势,从不同的理论背景和学科体系出发,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丰富研究成果。知识是系统化的,有了前一项活动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展开后一项活动。所以应当加强学前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各专业各领域成相互配合共进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程仁年.化学小实验与幼儿科学活动方案设计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256+251.
[2]公燕萍,吴振东.科学活动应是幼儿的探究之旅——优质幼儿科学活动的特征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1):120-124.
[3]袁华军. 浅谈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 现代交际,2020,(05):163-164.
[4]石英倩.试论“教学做合一”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作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5,(19):138+126.
[5]田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科学活动分析——以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顶乐》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9):49-50.
[6]罗晨媚.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104.
[7]陈亚丽.幼儿科学活动游戏化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03.
[8]许圆圆.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推动幼儿科学活动有效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76.
[9]邢爱芬.新技术在幼儿科学活动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教育,2016,2(04):75-78.
[10]夏海.幼儿科学活动与理科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关联[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40-42.
[11]刘翠翠.浅谈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6):176-177.
[12]陈亚芬.有效提问:让幼儿科学活动更精彩[J].才智,2017,(04):11.
[13]李秋明.5岁幼儿科学活动中假设—检验能力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9.
[14]张孝坤.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指导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15]赵佳宜.4-5岁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行为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16]年婕.幼儿科学活动中问题设计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17]余锐.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说明性讲述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18]熊艾莉.大班幼儿科学领域尝试学习活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