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德育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方军成
[导读]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尤为重要

        方军成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溶洲小学           528061

        摘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尤为重要。尤其在现阶段,随着我国人才晋升的机制逐渐成熟和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各个教育机构也都纷纷进行扩招,人才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内卷化情况。在这样的情形下,社会各界势必会加强对高素养人才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但要有较高的知识才能,也要有极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的重心目标是将学生努力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标准人才,在社会这种变动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教育的改革动力。
关键词:立德树人、视域、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前言:就表面来说,德育是存在于思想的领域,是非常客观的教育活动;小学数学基于学生对理性的思考,是单纯的数字和图形的结合,这二者之间看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事实上,德育的本质不只是一门学科,它的内在深层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品质的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将德育渗入进数学教学中,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实际应用情况,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和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小学数学教学里渗入德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是学生时期启蒙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天真烂漫,思想单纯,思维没有成型和固化,这个时候正是对学生进行优秀品质培养的大好时机[1]。数学作为重要的学科,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贯穿了人的一生。大家都知道,小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三观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非常有限;另一面,生活环境、交的朋友、信息接触等因素特别容易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影响。树立学生良好的三观,不但是每一个人发展需要,也是国家的兴旺、全民族奋进的基本需要。所以,教师要充分将数学这门学科当成教育的主场,渗透德育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正确的树立三观,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责任和所承担的使命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的良好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标准人才,才能够更加有利的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二、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数学教学中渗入德育的实践
        (一)巧用生活资源,挖掘数学与德育的有机渗透
        一方面,德育教育应该与生活相关。数学源于生活,德育也可以始于生活。教师应当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敏锐的视角探寻生活中德育的素材。再通过加工,使数学与德育有机结合。
        例如,在数学的“综合实践”模块“一滴水有多少”课题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测量一滴水量有多少。然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记录推算出24小时滴水量。教师同时可以展示我国缺水地区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是宝贵的,浪费水资源是不道德的行为。通过学生的深入了解,他们会不由惊叹,原来积少成多,如果不关紧水龙头,就会浪费掉许多的水。并且通过数据对比,他们很容易发现我国缺水的地方水资源是十分匮乏的,以此激发孩子们保护水资源的情感,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良好行为与品质。
         (二)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集体协作意识
         在现今信息时代,由于计划生育、个性化教育、及互联网的普及,思想传播比较的开放,这直接导致个人主义盛行,大家更加关注于个性化的表现,造成学生对集体荣誉的缺失。这种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高效解决这个问题,减轻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监管压力,改变了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一人讲课的弊端,对学习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所讲的知识,不但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在这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合作的意义,能够很好的加强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准备许多张平行四边形的卡片,要求学生将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剪一刀,拼接成一个长方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怎样剪、怎样拼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解答最快、最准确的小组为获胜组,可以得到奖励。这样一来,学生都互相指导、互相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是相等的。教师通过学生讨论的结果,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同理,教师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求证时,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们在小组里合作完成:用两张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再进行总结推理,并且看看哪一组的速度快又准。这种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还能够在外部的竞争压力下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合作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培养了学生的团队荣誉感。
     (三)采用德育原则,指引正确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人生观
          教师深刻地理解德育的原理,适当地采用德育原则,能较好地指引正确的教学行为。比如采用疏导性原则,疏导原则性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传授道理应当采用恰当的方式。同时,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同时,学生要从心灵深处理解德育的含义,而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表面,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进取的品质[3]。基于这一点,单纯的依靠语言表述是不够的,语言的表述具有局限性,感染力低,不能很好的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要构建适当的情境,使学生的内心沉浸其中,从而敲开学生的心扉,将德育的思想品德烙印进去。数学教师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穿插进德育内容。当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的科技,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来表达情境,增强感染力,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教学意境中,让学生有着更好的学习体验,对人生产生感悟。例如,教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中,可以将珍惜时间的德育知识融入进来,让学生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生命”这段话具有概括性,要想形象的表现出来,教师单纯的说是不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观看人的一生,使学生能够切身处地的感受到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从中感悟到要珍惜现有的时光,做有意义的事情,进而树立了良好的人生态度,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生活、学习中。
        (四)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注重数学德育价值的拓展
德育的渗透不应止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延伸到课后的教育。作业作为巩固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课后思考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添加德育的元素。因此,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特色的课后作业。比如在学习“统计表”时,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统计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和自己为父母做的事,再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通过画图表和记录数据,很快就会发现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和自己为父母做的事数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此时直观的数据给予的冲击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心灵上的震撼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原来父母在生活中为自己付出了许多,此时的教育可谓是无声胜有声。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无形中铸就感恩父母的美好品质。

结论:总之,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前提,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重视,尤其对于小学的课堂教学来说,正是学生思想的形成阶段,这将影响学生一生的社会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的知识方面,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做一名有优秀品格的人,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迎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另外,学校也要积极的建设德育方面工作队伍,创设出更加形象新颖的德育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认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成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合格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青媚.立德树人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价值观的重构[J].求知导刊,2021(22):85-86.
[2]冯小龙.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76-277.
[3]罗俊.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J].文理导航(下旬),2021(05):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