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利蕊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 北京 100124
摘要:新冠疫情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让化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而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化学教师的基本功与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后疫情时期的中学化学教学为例,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师基于任务驱动法而开展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及其意义。这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化学教学效果进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基本功与专业能力;任务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化学教学;
引言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肆虐,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授课。教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尝试进行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达到了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这种授课方式的转变,给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我国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1]。而新课改的价值导向,倡导教师们积极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之中,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作不懈追求的目标,将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内容无疑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与要求。本文以后疫情时期的中学化学教学为例,分析了疫情期间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化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要求,并认为这些要求对于后疫情时期的中学化学教学极具意义,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也能够促进教师快速实现新课改倡导的价值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师讲生听”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虽然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但也只是“填鸭式”的教育,与新课改提出的“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的目标相向而驰;这种教学模式也极大地制约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与交流,大大缩减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与体验的过程,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除此之外,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不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时只能系统地给学生传输知识,对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素养培养没有一点贡献,更不要说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每个学科都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化学学科也不例外,如果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再加上疫情期间师生不能面对面授课的弊端,教师对学生的掌控能力被客观降低,很有可能会造成更糟糕的课堂授课局面,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探究,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实验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疫情期间,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是最受影响的一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必要性感知会被客观冲淡,要想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将不可能在课堂上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以多种合理的形式进行整合。
基于以上分析,后疫情时期的教师要想提高化学教学效果,进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如优化课堂结构,改变课堂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也是后疫情时期对化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新要求。
任务驱动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教学方法非常契合化学教学的特征[3]。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一项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高效教学手段[4]。任务驱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5],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合理设置有效的驱动任务,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化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要求
疫情期间,,教育部发出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延期开学,并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一时间,教师们纷纷化身“主播”,在各种平台上进行线上教学,形成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授课方式,还有课堂组织方式、课堂管理方式、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模式等,有时还会遇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并不存在的网络崩溃、平台瘫痪、师生互动交流不协调等问题,这都不可避免的给所有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化课程资源建设,严格教学过程设计,明确目标任务设计,调整教学评价设计,丰富教学方法,满足个性化和差异化,重视家校合作,加强监督指导等。而化学学科的教师除了要满足以上要求之外,还要面临新的挑战,具体如下:
1.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化学教师应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疫情期间迅速成为了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利器,教师们有非常多的多媒体平台用于线上教学。但是不管教师选择的是“钉钉”、“腾讯课堂”还是“腾讯视频会议”,都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且能灵活机动地应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所以,这就要求所有的教师在工作中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保证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对于化学教师来说,这里的信息技术就不仅仅指的是线上授课这种信息技术能力了。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但是,从传统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当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减少意外的发生时,就会采取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可能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当化学试剂的价格较高,或者实验过程中会使用或者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时,教师会只讲解实验原理而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当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由于有的试剂实验室没有试剂或者其他原因,实验探究就变成了单纯的理论探究,而且有很多时候实验探究中的现象与学生认为的现象是恰好矛盾的,学生无法直观感受这种矛盾,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验视频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可以在线上反复观看视频。但是,我们又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验探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时,对于第二种第三种情况,教师则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室和传统实验室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虚拟实验室就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虚拟实验制作工具,可将微观的实验现象宏观化,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动手操作虚拟实验室,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6]。
以NOBOOK虚拟实验室为例,在该虚拟实验室中,利用平台客户端,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仿真软件中的仪器参数进行设置,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内容,学生还都可以真正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王金宝老师2013年发表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上的一篇文章中就以乙醇的消去反应为例介绍了NOBOOK虚拟实验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7],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乙醇的消去反应原理,区分乙醇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的反应条件,提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知识的科技感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进而减少实验对师生健康与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8],实验室借助虚拟仿真平台让学生模拟乙醇的消去反应(如图1所示)。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演示NOBOOK虚拟实验室中仪器的使用,讲述实验连接和实验注意事项,再引导学生模仿教师操作,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在电子白板上利用NOBOOK 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完全不需要考虑实验安全、药品及仪器损耗等问题。所以,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首先就必须弄明白该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并能够把这些给学生讲清楚。除此之外,有的时候,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实验制作成相应的微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化学教师应提升自身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
由于化学知识比较零碎,不像物理和数学知识有较系统的公式和规律,再加上化学课程有限的课时,这就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全面讲授,这就造成了化学教学中有限的课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而课程资源作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时有所侧重,适当取舍。比如,2019年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的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的第二节《金属材料》和必修第二册的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材料》的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就可以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学习可以自主上网查阅资料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教师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学习指导、学习指南、学情反馈和学程拓展等内容来丰富课程资源。其中,学习指导可以做成本节课的上课课件,并配以相应的解说视频,时间不要太忙,以20~25min为宜,所以教师必须要凝练自己的语言,知道在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讲述,哪些地方捎带而过,否则一节没有教学重点的课学生听起来也很费劲,这也恰恰说明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学指南则是对这节课的介绍,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这列可以附上一份非常简单的知识检测,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学情反馈则是对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进行的检测,专门针对一部分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学程拓展则是专门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设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进行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化学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能够准确甄别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把好课程资源的“大关”,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课后检测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同时又要符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课程资源可以是一位教师整理出来的,也可以是教师之间相互协作整理出来的,有时候也需要教师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知识共享的e时代,教师可以从各种渠道搜集海量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合理地整合这些资源,虽然其他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优点,但是不一定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所以这也要求教师要提升自己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
三、后疫情时期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后疫情时期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任务驱动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而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任务驱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任务,设置合理有效的驱动任务,就可以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最佳效果[5]。
2.后疫情时期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节点
以时间节点为依据,我们一般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在这三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拆解,细化为几个不同的小目标,以任务的形式给出学生,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下面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阐述。
课前,可以给学生留预习任务,这种任务难度要比较低,学生稍微进行思考、查阅资料之后就可以知道结果,或者是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埋下伏笔的任务,或者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的任务,这部分任务可以在线完成,如在课前利用视频会议的形式分小组交流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以了解学生的困惑点和自己后期教学设计的教学重点,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设计合适的驱动任务。
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前期问题,调整教学重难点分布,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化学课程学习中有很多概念和原理类知识的学习,这类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降低学习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困难感,以教师设计的系列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每位同学给自己的小组成员讲述自己的理解,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向教师汇报,以翻转课堂的形式推进后期的课堂活动。
课后,教师依据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中依旧存在的问题,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现学生课后的线上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后以多种任务形式进行教学检测。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自制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完成线上或者纸质测试、制作解题视频等,以获取学生的课时或者单元学习反馈。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课后反馈,调整措施,以完成课时或者单元的教学优化。
3.后疫情时期基于多种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案例及意义
除了在不同的教学节点上进行混合式学习模式下驱动任务的设计,化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驱动任务的设计,并应用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介绍,以为后疫情时期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首先,因为酒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物质,学生对酒的感性认识非常丰富,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设计基于情境的驱动任务,比如让学生进行乙醇物理性质的总结,这样就完成了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学习,这个任务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学模式都可以采用。这种基于情境的驱动任务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在对酒中的主要有机物-乙醇的结构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基于动手实践的驱动任务。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了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其真正的结构式是什么,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碳氢氧三种原子的成键原则写出分子组成为C2H5OH这种物质所有可能的结构,根据自己写出的可能结构再动手借助身边的物质(面团、牙签或者橡皮泥)或者是课堂教具-球棍模型对其进行搭建。这部分教学可以采取线上或者线下的形式,具体操作如下:线上教学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电脑前书写并搭建,这时学生借助的工具就是家里的橡皮泥或者面团和牙签,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拍照片发送到大家的学习群中;线下教学的学生就可以利用教具进行球棍模型的搭建,教师则可以在学生搭建模型结束后,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如图2)。通过这样动手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给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荣誉感营造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然后,在对乙醇的化学性质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基于实验探究、问题思考或者二者相结合方式的驱动任务,因为此时学生已知乙醇的结构和官能团,而乙醇的特性是通过官能团展示出来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被金属钠以氢气的形式置换出来。这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可以根据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调整,具体操作如下:线下教学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基于实验探究和问题思考相结合的驱动任务,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学生小组合作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完成总结实验现象和乙醇特性的任务,结合教师的课堂引导,思考完成为什么金属钠可以和乙醇反应以及乙醇和金属钠反应时生成的氢气到底是来源于羟基上的氢还是碳氢键上的氢的问题任务;线上教学的教师则可以设置基于问题思考的驱动任务,给学生提供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视频和水分子的结构,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学生思考以上两个问题。
我们把这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驱动任务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知道,虽然采取线下教学模式的学生没有观看视频,但是学生动手操作了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是带着任务进行的,这种有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增强学生对乙醇特性认识的感受,这部分学生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问题思考,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强化,这时学生就不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是真正达到了学习的意义。对于采取线上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没有进行实验操作,只是观看了视频,但是也不是无意义的观看视频,是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的,而且视频还可以多次反复观看,加深印象,而这也是线下实验操作不具备的优势。据此,后疫情时期的化学教师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接下来,在对乙醇在不同条件下被氧化的性质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素材有酒精在人体内的转化、乙醇在铜丝下的催化氧化、酒精检测仪的检测原理、乙醇和重铬酸钾的反应实验、乙醇和高锰酸钾的实验和乙醇的用途等,这些素材就几乎包含了这一教学环节的内容,比如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直接被强氧化剂氧化和乙醇的燃烧三部分内容。所以,教师就可以采取基于情境、用语表达和现象解释等多种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这部分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处理和调整,具体操作如下:线上教学的教师,可以设计基于现象解释和用语表达的驱动任务,教师给学生提供介绍酒精在人体内转化的视频,让学生在线上对人喝酒之后喝醉或者脸红的现象进行解释,以此引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在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布置用语表达的任务,将化学知识落到实处,增强学生的用语表达能力。最后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引出酒精检测仪的检测原理,进而学习乙醇被强氧化剂直接氧化为乙酸的知识,最后根据乙醇和重铬酸钾的反应实验与乙醇和高锰酸钾的实验视频,掌握乙醇转化为乙酸的方法,最后学生线上根据乙醇的性质总结乙醇的用途;对于进行线下教学的教师,在以上任务驱动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基于实验探究的驱动任务,如对于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被重铬酸氧化、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进行,通过亲身感受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进而利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实现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会合理的使用这些教学素材,比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催化氧化,教学难点为乙醇的催化氧化,所以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就要有一个侧重点。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体现了乙醇的特性,是由乙醇的结构决定的,所以学生动手操作该实验可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也是“结构决定性质”的很好体现,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做完实验之后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所以这个实验也是以学生饰演的形式进行效果较好。乙醇与重铬酸钾的反应,是交通警察查酒驾的情境中包含的化学知识,该反应已经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时间分配上就不能占据太多的时间,教师可以选择课堂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除此之外,该反应的速率较快,颜色变化比较明显(如图3所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很快观察到实验现象,这些都是该反应可以在课堂上演示的有利条件。当然,条件充足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而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速率较慢,短时间内褪色现象不明显,不适合课堂演示或者学生实验,所以该实验以教师给出实验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照片效果较好(如图4所示)。将这些实验照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可以加强学生化学实验探究中对比的意识。这里所有的实验教学教师必须要在上课之前自己操作一遍,以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驱动任务,比如乙醇的催化氧化,教师可以给对多媒体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布置模型设计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表示出乙醇催化氧化过程中的断键位置的动图,(学生作品截图如图5所示),以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为后面选修五中有机物断键成键内容的学习打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设计有趣的动手实验任务,比如利用乙醇的催化氧化性质可以清洁变黑的铜银饰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动手清洁自己家里的铜银饰品的过程录制成小视频并配以知识的讲解,作为科普小课堂的宣传内容。学生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有用性和有趣性,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进行化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下多学科联合培养学生的目的。而要进行这样的驱动任务设计,教师也要给予学生相应的辅导,如多媒体视频的制作,所以这种形式的驱动任务设计也对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后,在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时,教师则可以设计基于思维导图的驱动任务,这种任务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进行,实施起来都是非常容易的。学生的完成思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基于酒的情境将知识点联结起来,也可以是基于乙醇的性质将知识连接起来,还可以是基于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连接起来等(学生作品如图6所示);学生的完成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线上的PPT制作,也可以是线下的手抄报制作,也可以是视频的制作等。这些不同形式的驱动任务不仅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又引导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回顾,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极具意义。这些不同类型的驱动任务设计,比如视频制作、手抄报制作等,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表现机会,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在化学学习上的困难比较多,但是这些学生可能在视频制作、动图制作或者手抄报设计上比较有天赋,这时候这些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擅长的技能运用到自己不太擅长的科目中,这对他们的化学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驱动作用,也可以激发这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实现了新课改环境下教育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目标。
从乙醇的教学过程就可以看出,后疫情时期的中学化学教师要想很好的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化学教学,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学要求,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实现新课改下的教育目标,同时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四、结语
后疫情时期,每一位化学教师随时都应该有一种教育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满足特殊时期的教学新要求。这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化学教学效果进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王金宝,姜大雨.NOBOOK虚拟实验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3):118-120.
[3]刘丽亚.基于高中化学课堂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J]高考.2020(30):20.
[4]王吉飞.基于高中化学课堂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J].新课程教学,2020(18):111-112.
[5] 李玲,王娟,张驰等. 基于任务驱动的“进阶式动态教学”在无机化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大学化学[J].2021:1-5.
[6]王磊,蔡阳伦,林楚宏.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方法与路径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4):119-120.
[7] 喻诚搏,吴莹.对乙醇消去制备乙烯实验的再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40.
[8]张洪孟,胡凡刚,谢坤.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解读2013.教育技术国际论坛[J].中国远程教育,2014(5) :88-92.
作者简介:南利蕊,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单位: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家园404号,电话:1595393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