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钦安
湖北省阳新县木港镇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在小学时期学生必须要进行学习的一门学科,尽管这是一门理科的学科,但是其中也包含着非常多的德育素材。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情感素材适合教师深度挖掘。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这门学科,为学生设计包含德育素养的活动。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认知发展;分数学习;德育素养
一、引言
在2010年提出的教学改革发展纲要中,有明确指出:“教学理念需要转变,教育者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进行教育教学的开展。“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教育者需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并且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将德育的培养放在学生的首位落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小学德育素养与认知发展教育理论
(一)小学德育素养内涵
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除了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以外,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德育素质。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下,国家要求学生要成为全方面的人才,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成为学生的首要培养对象。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够让学生对民族有更加的认同感,更热爱自己的祖国,以及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感到骄傲与自豪。并且教师通过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公的意识,懂礼貌、讲文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意志和思维都有很好的帮助。从学生的大局观上讲,学生在学习德育的同时,也能拥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二)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的教学活动
教育活动是围绕着教育理念进行开展的。无论教育者是否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教育理念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能够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所以,可以说没有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能会对相同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认知。但是,目前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已经能够平等的面对每一个学生,并且在教学中,积极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上,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这个教学理念是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念的根本思想。教师如果想要根据这个教育理念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那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展开。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的开展,其次,组织学生实施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检测反馈。
三、认知理论下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学习到“分数”这节课时,很多学生并不能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但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掌握能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好基础。教师在教授这节课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任务,不仅需要让学生对分数这个知识点能够掌握,并且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中能够挖掘课本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其次,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后,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在教材中创设一个生活情景。例如:教师在开课前,询问学生:“在大家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买生日蛋糕给我们,那么身为过生日的我们一定要切蛋糕给大家吃,现在请大家开动脑筋,面对一个整块的蛋糕,我们应该怎么将蛋糕进行分割呢?”这时学生会开始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1]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也会更愿意的进行主动的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而生活情境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会想起自己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将比较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为非常具象并且好理解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开展实施活动
数学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完成,把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拉回到现实,让学生在现实中实现教师创设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各种形状的纸板,在创设情境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各种形状的纸板里找到自己喜欢的纸板,并且提出假设,让学生将纸板当作是生日蛋糕,让学生将纸板划分。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分享自己划分的方法,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展示。例如:学生甲说:“自己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所以蛋糕我会分成三份,首先我会将蛋糕分成等份,再将另外一份一分为二。[2]这样每个人人都能吃一份。”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将手上的圆形纸片进行对折。再一次询问学生,那你和爸爸妈妈吃的蛋糕是一样多的吗?这时学生会回到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进分数的概念及意义。并且引导学生是不是应该将蛋糕进行平分。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明白了将圆折叠成相对等的份数,取整体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等等,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吃同样打下的蛋糕,并且也明白了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更加懂得了爸爸妈妈的爱意。
(三)检测反馈的开展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教师组织完分蛋糕的活动后,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回家吃饭的时候,将父母做的菜进行平等的划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将知识具体运用到生活之中,并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平等的观念。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微信群里叮嘱家长们,以后当学生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蛋糕进行划分,这样不仅让学生再一次的巩固关于分数的知识,也是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一些小事。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也能让学生的德育得到发展。[2]
(四)活动的德育意义
在教师进行分数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通过教材,挖掘出了德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将知识和德育教育的结合,除了单纯的给学生进行小学知识的传递,也是让学生在这个分蛋糕的活动中,体会到平等的观念。学生在小学时期正是培养德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能够以知识作为载体,帮助学生发现生命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时候,也能学到未来适应社会的关于做人的知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帮助学生培养出正确的亲情观念。
四、教育的效果和反思
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在通过“分蛋糕”的教学活动中,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引导学生不断的在数学课堂上开动自己的脑筋,让学生有趣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在不断的引导中,将分数这样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知识,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分数的性质和意义。而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明白了父母给予自己的爱。在活动中,教师要能够不断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平等”的概念。这也是教师“育人”的一个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之中,教师要能够注重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给学生呈现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在知识中感受生活中的德育。
结语:总的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德育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恒心。德育教育需要时间的累积,教师要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相关的德育教育理论。能让数学这门学科具备更高一层的育人效果。这样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中,也在不断的感受到德育知识的熏陶,在德育的不断培养中,树立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相信在广大教育者的不断努力下,数学这门学科一定会更好的成为培养学生德育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磊."开展小学生主题德育活动."现代教学.(2017):58-58.
[2]张优幼."基于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习题设置."教学与管理.(201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