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常态课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杨晓静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不断更新

        杨晓静
        浙江省 新昌县 实验小学3125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不断更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更能够让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本文就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小学数学常态课上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常态课;问题;对策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科,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会运算、认识图形以及长度的测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上好小学数学常态课,把新课改的理念自然地融入平时的点滴教学中, 是今后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的重点。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分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拥有用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某一种单独的能力,而是包含了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等综合性能力,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应用于生活实践,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真正实现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数学常态课存在的问题
1.课堂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是事倍功半。在小学数学课中,由于数学学习内容大多是定理性质公式计算,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一节课“满堂灌”的形式也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课堂内容单一枯燥,无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另外,小学数学课堂过于严肃沉闷,让小学生反感甚至抵触,这在数学重要的启蒙阶段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将数学拉入人生学习的黑名单,留有这样的负面印象,再要提起数学学习兴趣则会难上加难。
2.情境创设不当,很难针对性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加入了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则出现了情境的挑选创设不当,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情景化,不能更好地创设有趣、简单、实用的情境,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接受情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而且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经常出现“变味、走调”等现象,缺少落实的针对性,案例的列举没有实用性,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
3.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小学数学的常态课教学中,有部分教师没有重视核心素养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思考和分析的时间,让学生把问题积少成多,进而消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对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没有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4.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沟通
        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内心合作参与的欲望来进行同学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合作交流。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学生缺乏主见,总是跟随教师的思想,教师则认为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才会聚到一起合作交流,但这样有时却不能起到合作交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小组合作明确分工到个人,自主合作、共同探究,而不是合作形式滥用,导致合作交流受限。

?
5.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小学的数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抽象性学科,注重的是学生的逻辑性培养,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师在对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发展规律来进行直观性的教学,然后慢慢形成逻辑思维。但是总有-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一味的让学生背诵公式,没有讲解公式的由来,只是单纯的去套公式计算,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上好小学数学常态课的对策
1.通过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制定明确、具体、全面且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目标,多创设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在生动直观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动脑的思维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下问题式导入新课、在感知新知意义的过程中导入新课、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导入新课、简单有趣的故事情境导入,这些都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有效情境提高素养
        创设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环节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将要创设的情境进行筛选和编写。需注意情境的创设需要有生活现象的特性,具备连贯性,还要考虑到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才有意义和价值。例如,在小学数学教材“认识方程”这一课,有个例子是“一张桌子4条腿,a张桌子4a条腿”这些是如何计算和应用的,学生一开始很难理解这个方程的概念是什么,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具体例子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如每个人有三个苹果,五个人总共几个苹果?让学生联系在生活进行推导计算,进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3.在新知识探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新知识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勇于尝试,通过亲身参与获得知识。使其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步喜欢上数学课堂。教师还要关注不同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通过过程性学习共同进步。而在此过程中,常见的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以及引导探究学习方法。
4.小组合作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助于整组学生的共同进步。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遵循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原则,保障小组合作优势的发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能够对数学教学进行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通过师生评价、组内评价和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明确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5.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要想学会数学学科,其逻辑思维能力一定要强,而观察则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观察是小学生认知事物、理解事物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全面观察数学教材内容,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善于发现数学规律,找出数学问题,数学老师还要学会引导学生做到以数学手段来表达观察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数学知识。比如老师在教学生认识数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数字,再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数字,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找出数学元素,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更加容易理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需要在核心理念的发展视角之下,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将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情境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探究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任巧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D].
考试周刊,2015(86). .
        [2]赵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7(06).
        [3]杨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