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敏强
贵州省荔波县永康小学 5584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教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与乐于助人的品质等,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运用水族文化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传统民族文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为学生渗透德育知识,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本文就运用水族文化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水族文化 小学德育 潜移默化
引言:民族与文化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民族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也是民族得以传承的内在精神象征,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运用水族文化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更多的归属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展开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进一步熟悉水族文化,在文化中汲取德育知识,促进学生自身德育素养的发展。
一、学习礼仪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礼仪是发展学生德育素养所必须的过程中,在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礼仪,学会规范自身的行为。一个民族的礼仪文化中蕴含着这个民族的待客之道,运用水族的礼仪文化开展小学德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并实践水族的礼仪文化,一方面,学生对于水族文化有着很强的认同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水族的礼仪文化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在学习礼仪后,也会主动探究生活中存在的礼仪文化,使得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水族礼仪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1]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先教导学生水族的待客礼节,引导学生回答,“在家中来了客人时,你们的家长习惯怎样招待客人?”在经过学生的讨论与回答后,教师做出总结,向学生讲述待客礼节,“以鸡头、鸭头敬客”“交杯酒”、“肝胆酒”等,让学生了解待客礼仪,并尝试与学生讨论,“水族的待客礼节说明了水族人们的哪些特性?”让学生意识到礼节背后代表着的是水族的热情好客,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述水族的服饰礼仪、丧葬礼仪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水族文化中蕴含的热情好客、尊重死者等美好品质,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
二、结合水族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水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发展并传承了许多体育活动,并逐步演变成为了现在的水族传统游戏,这些游戏并不只是让人们游玩,在其中还蕴含着一定的德育教育意义。
[2]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的组织者会引导参与者学会遵守规则,在规则的允许下团结拼搏、努力合作,最终获得游戏的胜利,运用水族文化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教师应当重视起水族游戏的存在,结合水族游戏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受到影响,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对抗的游戏“捡石子”,将学生分为几个大组来进行游戏,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准备五颗石子,进行“闯关模式”,先将石子全部握在手中,一颗石子抛上去,剩下的石子在抛上去的同时丢到手下方,用手心接住下落的石子,再次抛上去,随后在石子下落前将地上的石子拿起来,随后是两颗石子抛上去、三颗石子……每一个组为一个整体,组内成员全部被淘汰后小组失败,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被淘汰的成员为还在坚持的成员加油,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
三、探究水族历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一个拥有自己语言与传统文字的民族,水族自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也面临过许多困难,这些历史对水族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而且历史本身就拥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3]作为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当适当地借助水族历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水族民族的起源,向学生介绍属于水族自身的水书以及语言的由来,教师还可以将水族多次反抗封建王朝的高压统治的历史重新编写,演绎成历史传说,为学生讲述水族祖先奋勇反抗压迫的故事,让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水族的历史,在水族的历史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学习祖先奋勇抗争压迫的精神,同时,水族本身优秀的文化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对于水族的归属感,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
四、结语
立德树人、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过程中运用水族文化的资源来开展德育教育,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水族文化,探索水族文化进入校园更多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德育基础。
参考文献
[1]葛玮玮.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融合策略[J].启迪与智慧(下).2020(07)
[2]吴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的缺失与回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
[3]黄梅.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