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伟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063000
摘要:高中数学学习任务繁重,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角度,能够赋予高中数学新的教学内涵,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成长。因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理论及实践案例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实践教学
前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热点话题,也成为了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流方向,必须要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就数学知识内化于心,养成数学化思维,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理论基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要具有终生发展及社会适应性的品质和能力。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并确定了此后的教育路线。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就是立足于高中学习阶段,充分结合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具体体现的在数学运算、空间想象,数学分析、模型思维等,此外还包括了学生数学意识,创新思想以及实践应用[1]。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在传统“四基”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转变“课程育人”模式,通过核心素养要素来实现“育人为本”理念的持续深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对数学的思维、符号、方法、逻辑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充分理解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容并提高活动效率和质量[2]。此外,通过教师的引导,系统的培育也将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集合教学为例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集合是第一个章节。教材导语写到:运用集合的语言工具,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数学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是现代数学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高中数学教学之初就能够渗透核心素养思维,可充分贯彻现代教学新理念。
(一)制订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通过制订教学目标,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绝对的指引作用。在集合章节的教学中,集合作为学生接触的一种新模式,可依据教材划分出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第一,明确数学对象。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两个集合交集、并集的含义,可用韦恩图进行简单的表达,明白直观图示。第二,渗透数学思想。集合知识包涵了学生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尤其是数形结合与类比推理,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运用。第三,培养数学兴趣。集合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方法论、哲学观,学生可以将知识迁移,用数学集合思维来重新审视自然集合文化。
(二)创设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
人教版(2019)教材中更倾向于直观方式结合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快适应抽象与直观、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情境创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
例如在以下三个集合中:
(1)
(2)
(3)
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原因在于:第一,充分结合了数据信息。三组集合实际上是不同的三种题型。从元素个数角度,集合(1)和(3)都是有限集,集合(2)是无限集、从集合表示方法角度,集合(2)和(3)都运用了描述法,集合(1)则为列举法。该问题情境的设置十分全面,可从不同维度培养学生对集合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学生梳理、串联各项知识点,以提升数学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科素养[3]。
第二,提高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同时给出三个集合,以便于学生就三种类型集合的共同点探究,尤其是在集合交集运算中,丰富的实例更能够让学生深层次思考,这也是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以问题导向凸显学科核心素养
情境引入,可以充分结合学生体验与教材内容,顺利打开学生思路,有效推进课堂教学进展。在情境引入之后,仍需要凸显学科核心素养,利用问题导向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教学模式。
例如:(1)上述集合中,集合C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集合A和集合B中体现,那么作用于学生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的考察,可设计问题:集合A、B、C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从共性角度来引导学生。(2)也可以就A∩B的表示方法进行提升。可列出如下5种情境,让学生作答,以巩固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3)可设计:那么如果A∩B=?,有几种情况?,这样的问题设置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让学生理解空集的含义,或者集合A和集合B至少有一个为?,也可以是两者均非空集,但无公共元素。由此来作用于学生数学推理核心能力的培养。(4)也可以设计“或”在集合学习当中,有几种可能?该类问题能够很好的契合学生实际与数学思维之间的矛盾关系,让学生充分理解“或”在集合中共有三种情形,如图所示。转变提问方式,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对集合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强化了运用,使得数学核心素养在本节课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4]。
事实上,问题教学法本身就非常适用于高中数学课堂,以问题串联知识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并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问题设置的全面性,应从多维度来设计,另一方面则要注重结合教学薄弱点,例如集合中的空集问题、运算问题等,以此来强化巩固,提升教学效果。
(四)以例题教学巩固学科核心素养
例题教学始终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课之后,应当利用3-5课时来讲解例题,才能够达到知识点巩固的效果。且当前数学学科发展趋向于创新性,无论是考试还是实践应用,都需要学生大量见题型,才能够系统掌握理论,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科素养[5]。以集合运算例题教学为例:
(1)设
(2)学校举办了篮球比赛,班级40名学生中有15名学生参加,而后有举办了足球比赛,有18名学生参加。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有7名。那么班级有多少名同学两项都没参加?
以上两个例题可由老师带领学生作答,在运算方式方面,(1)采用了枚举法,(2)可借助韦恩图。在解题要点方面。(1)是离散型集合,在运算时要注重元素全面且不重复;(2)是抽象型集合。需要注重推理与运算过程的完整性。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要全面作用于学生的数感培养,在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素养内容,要注重情境设置与问题引导,让学生养成推理、运算、分析的习惯和思维,并通过充分的例题分析来巩固学习成果,才能够不断突破学习难题,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仁洪.基于数学建模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2):65-66.
[2]刘海龙.数学核心素养观下的主题教学实践探索——以“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14):37-38.
[3]林霞.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阻碍”与“出路”研究[J].中学数学,2021(09):5-6.
[4]尚向阳.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9):9-10.
[5]陈仁华.潜心筑梦,静待花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