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一中洋中分校 365106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培养教育的关注焦点问题指向了“核心素养”,但
是“核心素养”一段时间探索实践中,大家又提出了“学科素养”的理念。在体育学科
中所说的“核心素养”都有什么内容呢?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组织、参与和体育知识的
传播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核心素养”呢?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核心素养
过去的近一百年里,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同样在将来的无数百年里,青少年
一样是维系祖国振兴与民族复兴的关键因素。对于青少年而言,首先要有一副好身体,然后还要
有更高更强向上的体育精神。这也是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
一、“核心素养”中的体育教学
1.学生“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含义
常说的“素养”是指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达到一种水平和高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水平也在提高。回顾过去,前者的学习为来者铺平了道路。“素养”就是学习和进步的具体表现。先天无法决定“素养”的水平,是靠后天的学习。这是一个积沙成塔的过程,它的内容是否丰富与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素养”不关形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它也体现一个整体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1]
2.在体育教学中两方面体现“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从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体育精神方面;另一个就是身体素质方面。遗传基因的优劣决定了身体素质的好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次,它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得以改善和提高。在这方面体育教学有显著的效果,但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学习。而体育精神方面,不可单纯的只注重思想意识,体育素养的表现,在于运动之中。[2]
3. “核心素养”发展到“学科素养”
来到了新世纪专家提出了学生培养的方式的讨论,当今是用什么方式培养学生的,方式是什么?他们顺利进入社会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核心技能,自我期许才可现实。所以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对象不是只有一些特定专业、特殊情境、或者特定人群。而应面向所有的人。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能跨越学科之间的壁垒,它能帮助各门学科的发展,毫无疑问这个对学生来说充满诱惑。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他让人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并且让学科教育的定位更加准确。“核心素养”在每个学科都能得到落实,那么学科价值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什么是体育课的“学科素养”呢?总结各方言论,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体育学科教学,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还有健康的运动习惯、体育精神、感情良好等。
二、“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架构
“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维度,其下又分成六个固定的部分,各部分的指标不因学校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由不同的学段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的变化。三个主要部分指的是:运动能力、体育情感、和良好的体育习惯。其下的六个部分分别是:1.主要部分——体育情感,两方面是运动的兴趣和运动热情。运动兴趣是学生能否参加体育活动的关键,而另一方面运动热情是学生是否愿意吃苦、肯不肯坚守规则,能否尽力拼搏;第二个部分是——运动能力,两方面是:基础运动能力与特长运动能力两固定维度。基础运动能力的基本条件是良好的运动习惯。锻炼任务能足量及时的完成。学生就拥有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同良好学习习惯和运动能力。同时还有更加专业的专项训练,针对具体内容提出更高要求;第三主要方面——良好习惯,其中又可分为健康知识储备与健康行为两个部分。如:运动前热身运动的准备,运动之后的合理调节就属于体育知识储备。良好的行为包含有,运动后的体温保持,以及不占用公共场地做运动。
三、在体育课室中“核心素养”的表现与培养
1.培养及表现体育情感
体育课中,对体育课的兴趣和态度是第一部分的体育情感的具体表现,如: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放松自己的机会少,体育课就是难得的机会,由此他们对体育课表现极大的兴趣,更加热爱体育,也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团结协作、责任意识则是良好态度方面的表现。如:在学生进行篮球过杆练习时,有学生不小心将杆碰倒,他会马上将杆扶起来,从细微处表现了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并提倡这一行为。
2. 培养及表现运动能力
根据教学经验,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存在差异。如:在进行队形队列练习时,同样的老师、相同的环境的一节课,有的同学则可以很快接受并能够协调动作,而有一部分学生在具体动作上则会出现身体不能保持平衡,而难以完成动作要求,在其他的项目学习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无法完成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我们也不能单凭一节课,个别项目的测试就对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作评价,这样既不科学也不负责,除此之外当然也有基础运动能力出众的学生,这些学生表现出喜欢运动,经常锻炼。从这个角度出发,可见运动能力是受良好运动习惯影响的。
3.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表现
在具备良好的习惯下,学生良好的知识储备对学生做出于身体健康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可见,学生的知识储备影响着学生体育行为对错有直接的影响。怎么知道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一个问题,这要教师通过各方渠道寻找答案,因为它无法直观发现。如:上篮球课时对于如何控制投篮角度的问题向全班同学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就粗略判断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效果。再如:运动后做放松操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活动,对观察发现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然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方法采取措施,由于目的明确即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结语
于学生而言,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大脑的充实,而且也要用充实大脑的办法提高他们的体育学科素质,提高体育核心素养。既要点燃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要引导掌握方法的同时还要与体育精神匹配,如此这般方能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天龙.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运动,2017.
[2]李永华.论体育素养及其提升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