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实策略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王莹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
        王莹
        湛江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广东湛江市524200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主要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正如古人所云,有家而有国。家国一体一直都是中国人心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精神寄托,也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国情怀都是历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学生能够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对民族进步和国家繁荣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的提升自己,强化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实现个人的更好发展。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家国情怀的渗透,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途径;培养措施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将家国情怀融入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和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念。初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要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对学生进行中国史的教育时,教师要关注到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在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加强对世界文化的认知,能够站在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角度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世界史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进程,并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形成正确的史学观念。而实现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就能够让学生站在中国历史发展和世界历史进步的角度,对历史做出细致的分析与解读,从而深刻的体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与偶然。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有助于推动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深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和得意意识的重点学科,能够在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到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学生德育意识的重要性,要通过历史教育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最后,在历史学科中渗透家国情怀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态度。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观念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心中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从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对民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就要关注到学生爱国主义观念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水平的提升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原则
        (一)对史学价值有充分的理解
        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加深学生对史学价值的理解。家国情怀是人类对自己国家和人民表现出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早已融入到每一位中国人的骨髓之中。在当代中国,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之中,教师也要关注到学生深层次的文化心理,要对学生进行文化心理的解码,引导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高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思想观念和价值态度上的持久认同。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历史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强调文以载道和人的自我完善,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事业,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以人为核心的基础之上,强调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对学生进行史学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挖掘家国情怀与历史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与历史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初中历史的课程性质,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不可绕开的关键性因素。在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学科的两大属性分别是思想性与人文性。思想性主要从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角度展开,使学生能够在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对当代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人文性主要包括让学生在优秀的历史文化影响之下获得心灵上的净化,能够客观的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正确的理解人类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能够实现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因此,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准,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将家国情怀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想实现历史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充分结合,历史教师必须推动家国情怀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要在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过程之中,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和世界悠久文化的发展进程,以及人民的智慧与独特的创造力。教师要通过历史教学,深化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完成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历史文化中的真善美。当然,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到历史对学生心灵的鼓舞性作用,引导学生在历史课上能够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看待历史人物,同时关注到史学作品主题的非虚构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历史的独有魅力,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最终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
        三、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措施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
        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时,历史教师首先要关注到教材中资源的重要性。教材中的资源是学生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在对学生进行加固情怀教育史也是如此,教师应当将家国情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历史相关知识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烈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对于民族发展的理解。例如,部编版历史教材《人类文明的摇篮》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认识,延伸到中华历史的悠久文化,让学生了解兵马俑,长城,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历史。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对中国古代繁荣悠久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有效的家国情怀培养。
        (二)典型案例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就需要立足于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做出个性化的解读,站在唯物史观和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对历史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出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各国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之下,民族意识的形成与蓬发,促进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恢复,也为各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战争的理解,也能够认识到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历史教师应当教师通过对我国及世界历史的介绍,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及世界的历史发展形势,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帮助学生培养民族意识,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以及民族的力量。正因如此,历史教学对于家国情怀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要求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将家国情怀融入到历史课堂上,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成特立.论当今国学教育的系统化及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南京师范大学,200.
        [3]何成刚.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林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现状、定位与发展取向.江西社会科学,2009,(05).
        [5]李世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历史教材建设.基础教育课程,201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